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创新超速、深度融合...  11/20
   以奋斗之姿让创新创...  11/19
   合肥聚力打造“全域...  11/18
   四川绵阳:创新活力...  11/17
   以创新拥抱未来 第二...  11/16
   为科技人才营造更好...  11/15
   以创新发展为目标 扎...  11/14
   依靠科技创新破解亘...  11/13
   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  11/12
   城市与人才“双向奔...  11/11
   互联网“大咖”乌镇...  11/10
   持续创新筑牢中国数...  11/09
   宁夏:创新引领“制...  11/08
   以创新之名不断奔赴...  11/07
   创新引领 创业筑梦 ...  11/06
   多举措激发企业创新...  11/05
   创新引领打造一流新...  11/04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1/03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自...  11/02
   跨国医疗健康企业强...  11/01
   首页 [14] [15] [16] [17] [18] 尾页 
   页次:16/371 7411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创新超速、深度融合、应用多样——高交会折射中国科技创新三大特点2022/11/20
    新华社深圳11月19日电题:创新超速、深度融合、应用多样——高交会折射中国科技创新三大特点
新华社记者周科、陈宇轩
高交会展馆,一款全新的按摩腰带W7亮相,吸引观众频频驻足。
“公司数十名研发人员通过一年集中攻关,成功推出这款搭载了SKG最新数字化脉冲调制技术的无感穿戴护腰‘黑科技’。”SKG董事、副总裁卢书平说。
据介绍,这款超薄设计的按摩腰带厚度仅1.3毫米、重量约130克,但里面却藏着十多个技术创新点。为提升腰部按摩体验,工程师共测试了100多种功能布料,并开发出行业首款超薄柔性电极片。
成立于2007年的SKG,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健康穿戴领域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已获得超过1400项专利。
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和产品俯拾即是。
高交会1号馆,时空壶公司展示的一种新型耳机,让不同母语的人们只需要各自戴上一个耳机,就可以用各自的母语实时交流。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产品的灵感来自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与硬件技术的结合,使得耳机具有同声传译功能。
目前,时空壶的翻译耳机支持40种语言和93种口音,已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商务、旅游、教育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记者梳理发现,创新超速、深度融合和应用多样,是本届高交会呈现的三大新特点。
戴上VR设备,在“元宇宙”中畅游美景、参观展览,甚至逛街购物……高交会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博览会现场,海南数盒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数盒元宇宙供观展者体验,并逐一展示数盒谷、数盒链、AURA等旗下业务,为观众带来一场体验与探索未来数字世界的感官盛宴。
走进高交会中建科技展区,只见一款能实现钢筋绑扎的智能建造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技术,在“井”字形放置的6根钢筋中精准找到绑扎点后,戴上“手套”迅速开始绑扎,完成9个绑扎点仅用了70秒。
据工作人员介绍,钢筋绑扎机器人实现了飘窗钢筋网笼的自动加工,相比人工绑扎来说,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大大提升,实现了高效生产、安全生产和高质量生产。
在本届高交会上,无论是会绑扎钢筋的机器人,还是3D打印为缺损骨骼“牵线搭桥”,或是“大稻治碱”在长不出庄稼的土地上种出庄稼,新技术的价值不断在新的应用场景中得以体现。新技术的出现,促使创新速度进一步加快,机器人、大数据、语音设备、3D打印等技术引擎助力企业以空前的速度取得创新进展。
细数这场“科技盛宴”,既有从科幻电影走进现实的轻量级消费级产品,又有“国字头”科研机构带来的重要科研成果。在“小鲜肉”和“大块头”之间,彰显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顽强韧性和蓬勃生命力。
科技创新势如破竹,零碳未来蓄势待发。围绕“双碳”目标,本届高交会汇聚符合环保和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服务于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相关应用,创办了首届“环保与能源展”。
以隆基绿能为代表的光伏科技企业首次亮相高交会,其全新一代光伏组件产品Hi-MO6及其他Hi-MO系列产品、“绿电+绿氢”的综合解决方案,吸引了诸多互联网及其他科技领域的观众和从业者围观。
“光伏技术的发展应加强对电池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科技创新降本增效,提升光伏产业的竞争力。”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说。
记者在本届高交会上看到,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开枝散叶。产业与区域经济学者宋丁表示,如今科技创新发展正呈现跨界融合、协同联合、包容聚合等特点,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不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凸显,科技创新正加速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完)
登一年送一年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51La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