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12/22
   2024年中国经济观察...  12/11
   热爱发明创造 西安8...  12/01
   截至10月底国内有效...  11/30
   广州港获得发明专利...  11/27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盛...  11/15
   九号公司卡丁车产品...  11/12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产...  11/06
   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  11/03
   长沙“公交医生”一...  10/25
   全国七成左右发明专...  10/19
   庞代文:让微小量子...  10/14
   山西省以科技创新塑...  10/07
   刘珈岩:热爱发明的...  10/05
   1979年至2023年我国...  10/01
   这个科技领域的职业...  09/20
   2024年芬兰千年技术...  09/05
   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  09/01
   九阳:发明了一个产...  08/31
   浙江一本科生团队研...  08/27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9 7379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第一个全国科普日:科普呼唤你我共参与2004/06/29
    6月27日是我国第一个全国科普日,主题为“科学技术普及,你我共参与”。笔者采访市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时,却感受到科普事业在本市面临尴尬局面———“冷热不均”。

  热:科普迷不少

  “自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项目,我们成了科学大师们的‘追星族’,他们的人格魅力与刻苦踏实的科学精神让我终身受益”……在日前举行的长三角科技教育研讨会上,许多学生代表纷纷发言,都以能够成为一个“小科学家”而自豪。

  “科普迷”不止存在于学生中。一个多月前,上海科技活动周在申城引起热烈反响,盛况空前。多年来,由市科学技术协会牵头,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志愿者协会、上海市英才俱乐部等等活动频频,共同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高效、让全社会关注的科普活动平台,并把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作为“重中之重”。核物理学家沈文庆、天文学家叶叔华两位院士以及其他许多科学家们,不辞辛劳、不计报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科普活动中。他们都希望科技能够后继有人,整个社会充满学科学、爱科学的浓浓氛围。

  冷:误区也不少

  然而,科普在现实中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一些错误的观念。市科协有关负责人把它们分成三类———

  部分学校、家长的“科普冲突论”:科普活动对将来中考、高考是没用处的,搞科技创新会占据复习时间,所以,要听科普讲座、要当“小科学家”,等高考以后再“玩”吧。

  部分企业的“科普讨债论”:“科技部门找上门,除了要钱没别的事!”持这种想法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在少数,使得科普工作人员屡吃“闭门羹”,企业愿意支持科普的更属“凤毛麟角”。

  此外,社会上也有一种“误区”,认为搞科普就是科技部门的事,与我没关系。近年来,有专家抱怨科普作品的质、量呈下滑趋势,学生语文课本中至今只能选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老”科普文章。作品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些科研单位的不支持、不鼓励,恐怕是重要因素。

  人人参与科普

  2002年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出,到2049年,也就是建国100周年的时候,使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达到与中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水平。

  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科普需要的是长远的眼光、广阔的胸怀。有关人士指出,企事业单位、个人应抛开急功近利的想法,在奉献中提高,在参与中收获。在“科教兴市”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的大背景下,政府机关、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学校乃至家庭等,都应该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环环紧扣,一起“发热”,共同推进上海的科普事业。

  
  来源: 解放日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