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2024年中国经济观察...  12/11
   热爱发明创造 西安8...  12/01
   截至10月底国内有效...  11/30
   广州港获得发明专利...  11/27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盛...  11/15
   九号公司卡丁车产品...  11/12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产...  11/06
   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  11/03
   长沙“公交医生”一...  10/25
   全国七成左右发明专...  10/19
   庞代文:让微小量子...  10/14
   山西省以科技创新塑...  10/07
   刘珈岩:热爱发明的...  10/05
   1979年至2023年我国...  10/01
   这个科技领域的职业...  09/20
   2024年芬兰千年技术...  09/05
   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  09/01
   九阳:发明了一个产...  08/31
   浙江一本科生团队研...  08/27
   有效发明专利量达61...  08/23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9 7378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工人发明家”的创新之路——记云南省首位“大国工匠”李辉2024/03/02
    3月1日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了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其中,中国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高级继电保护员、特级技师李辉入选,成为我省首位“大国工匠”。这是继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奖项、称号后,李辉获得的又一殊荣。

  从学徒工到技能专家,从一线工人到“大国工匠”,李辉32年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创新。他说:“我认为工匠精神的基石是敬业、灵魂是创新,发明创造和创新工作不只是科学家、工程师的事情,一线工人在生产实践中也可以做到。”

  一台旧电脑和一颗好奇心

  李辉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摆放着一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和键盘已经严重磨损。每当看到这台笔记本电脑,李辉总能想起年轻时搞发明的初心。

  “1998年,我的工资一个月只有八九百元,而这台电脑我花了18000元,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就是方便随时能在电脑上画电路图。”李辉说。

  一颗好奇心是李辉不断创新的原动力。1992年,李辉中专毕业后,进入昆明供电局,成为继电保护班的一员,工作职责是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从而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

  除了掌握操作技能,李辉对继电保护设备工作原理非常着迷。他买来一大堆继电保护装置相关的元器件和前沿专业技术资料,在家里搭起了一个实验室,利用业余时间搞研究。

  当时,有同事看到他天天抱着书本“啃”,说一名电工却要看工程师看的书,是典型的“学屠龙术、干杀猪活”。

  李辉没有辩解,他说:“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技术工人也是可以做出一点成绩的。”

  1995年,还是学徒工的李辉跟着师父到澄江110千伏变电站送电。酷日当头,由于变压器的“差动保护装置”接线复杂容易出现问题,送电过程中前后失败了3次。每次失败,变压器都要停电,相关保护装置要重新接线、检测,大家累得汗流浃背。李辉就想:“如果把变压器和保护装置看作是一个整体,使用低压试验电源调试成功后再投入高压电网运行,是不是就可以一次性试送成功,不用反复停电了呢?”

  李辉查了很多专业书籍、操作规程甚至教科书,都没有找到依据。但是,他还是大胆提出了这个想法。在老师傅们的支持下,他们很快在现场进行了试验,一次就成功送电。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到了全省、全国。

  凭着这样一股敢向教科书发起挑战的劲头,李辉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热情。30多年来,继电保护经历了从电磁型保护到整流型保护,再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微机保护、智能化保护的技术迭代。每一次技术革新,他都追赶着变化不断更新知识。在2006年第一台电脑“退役”后,他先后买过4台笔记本电脑,从零学习编程、画电路图、应用专业软件,弄不懂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做试验验证,最终成为一名继电保护专业全能型专家。

  李辉理解的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突破以往经验、思维定式、书本教条”。2011年,在李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把这样的理念传授给徒弟们,带领团队先后取得50多项国家专利,拥有6项行业首创技术。他们发明的组合式测试夹、继电保护二次原理动态模拟仿真系统等,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行业。

  两块电路板和一颗执着匠心

  “我们的继电保护装置要在百分之一秒完成电气量的检测、计算、逻辑判断,发出正确的指令切除故障,很多专业技术可以用精妙绝伦来形容。”提起专业之美,生活中不善言辞的李辉变得滔滔不绝。

  李辉对创新的执着,始于热爱,终于坚持,成于应用。

  2023年,李辉荣获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在参加中外记者见面会时,拿出两块引以为傲的电路板上台介绍。这两块电路板也是他在生产实践中创新的代表。

  一块电路板诞生于20年前,是微机风冷控制器的核心元件。那时,变电站主变压器循环散热控制系统是由电磁元件构成的,故障率高,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变压器被迫停运。2001年,李辉自主设计电路板、编程、调试,制作了国内最早的微机风冷控制器验证机,提高了散热系统的工作稳定性。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这个成果没有推向市场。在李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牵头不断优化改进设备,与厂家合作研制出微机型散热系统推向市场。2020年,他带领团队主导编制的国家标准得到实施。目前,国内所有电力系统变压器的风冷控制系统都按此标准生产销售。

  另一块电路板诞生于2018年,安装在他们团队自主研发的“不停电自动快速调电装置”里。李辉介绍,随着电网规模扩大,跨片区不停电调电动辄需要几十名专业人员配合才能完成,各类风险激增且耗时耗力。为此,他带领团队自主设计、研发了这块电路板,同时通过自主编程、发明新算法,最终形成实体装置,解决了跨片区更换供电电源难的问题,填补了国内无专用快速调电装置的技术空白,并成功转化为产品,目前销售额达425万元。

  工作32年,李辉几乎一直从事着生产一线技术工作,只有短暂的两年时间从事管理工作,期间他觉得不太适合,就主动申请回到技术岗位。他常常跟年轻人说:“要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不要受名利的干扰,半途而废。”

  生产一线热气腾腾的实践,让李辉的研究方向总是能紧跟生产需要,能解决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他带领团队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孵化26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一个梦想和一颗报国初心

  多年来,李辉的心里不仅有“小发明”“小创造”,还装着发展大局。他说,自己的名字里有“辉”字,注定要为守护万家灯火奋斗一生。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护电力系统的“免疫系统”,能为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核心保障。在服务“西电东送”工程中,李辉带领团队连续奋战90天,完成乌东德水电站送出交流配套工程重要枢纽——500千伏白邑变电站验收。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绿色清洁能源在电网应用,电气量稳定精准测量成为行业难题。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智能矢量测量分析仪”,实现电气量测量自动化,既节省了人力,又让测量更加精准。

  自从业以来,李辉带领团队先后完成技术攻关60余项,完成37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在一次次大修技改、一次次排除重大隐患中,服务保障电力系统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2009年,在一次变电站技术改造中,由于引进的国外技术、设备较多,他和团队吃住在变电站一年多才完成任务。这次技改让他陷入长久思考,他意识到,关键设备、关键器件、关键系统上要提高国产化率,将来才能不受制于人。从那时起,他在心里种下一个梦想——把“中国芯”嵌入继电保护装置。

  此后,他先后带领团队打破国外对大型电力变压器测温等多项技术垄断。2021年,在全国总工会“基于龙芯的保护、测控、在线监测一体机验证平台”项目资助下,他带领团队尝试将龙芯嵌入继电保护系统,目前已初步完成技术验证,即将开展成果转化,争取早日让每一座变电站嵌入“中国芯”。

  一条创新之路,一位普通产业工人,一步一个脚印走了32年。提到技术,李辉身上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希望“一口气把问题解决”。

  徒弟宋庆林说:“他工作起来经常忘记时间、忘记吃饭,进入状态后好像整个人都通了电。”

  经常和他打交道的材料员焦波说:“李工参加工作时是什么工作状态,现在还是什么状态。”

  李辉说:“我今年才52岁,有一颗年轻的心、好奇的心、奋斗的心,还可以为国家做更多事情。”

  云南网记者 郎晶晶 胡妤雅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