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诺贝尔 (三)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诺贝尔 (三) 发布于:2012/11/01
    三、新炸药的发明
      战争越来越激烈了,诺贝尔工厂更加繁忙了。艾尔弗雷德一回到彼得堡, 就准备开始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新型火药,以替代威力小、烟多的黑色火药,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水雷和地雷的爆炸力。已经完全恢复了精力的艾尔弗雷德 决心为诺贝尔工厂的发展大干一番。他早晨一迈进工厂的实验室,就潜心研 究,常常是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有时甚至连回家都忘记了。
      有一天,彼得堡大学的两位教授来工厂拜访伊曼纽尔。一位是著名的化 学家尼古拉·吉宁博士,另一位是药物学家尤利·特拉普博士。
       “诺贝尔先生,正如您所知,俄国现在正在进行艰苦的战斗。需要威力 更大的火药,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们是来请您制造新火药的,能和您详细 地谈谈吗?”吉宁博士说。
       “如果是有关火药的事,我的儿子艾尔弗雷德比我更清楚,他正在进行 这方面的研究,找他来一块谈吧。”于是,便把艾尔弗雷德叫到他们跟前。
       “诺贝尔先生,你们制造水雷用的是黑色火药,对吗?”
       “两位博士,我们现在制水雷是用黑火药,但我感到威力不够,现在正 在进行研制一种新型火药。”艾尔弗雷德回答到。
       “那太好了。你看,我们带来了一种具有强大爆炸力的液体。”说着取 出一只小瓶,将瓶里的流体滴了一滴到铁板上,用锤子轻轻一敲,在这瞬间, 轰隆一声爆炸了。
      这时,凝神望着这一切的艾尔弗雷德,突然高声喊到:“这是硝化甘油!”
      他刚说出这句话,两位博士的面孔立即出现了一种惊讶的表情。“确实 不简单,现在知道硝化甘油的人还寥寥无几。”
       “我是从书本上知道的,但这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是1847年,意大利 的索布雷罗发明的化合物。”
       “正如刚才所见,硝化甘油具有极强的爆炸力。然而不幸的是,它的发 明者索布雷罗却因为做实验时硝化甘油爆炸而被炸伤,实验室也全部被炸 毁。从此以后,他便停止了实验,因为对硝化甘油的恐惧,所以至今也没有 人再去研究它,更别说把它发展到实用阶段了。然而,硝化甘油的爆炸力要 比黑火药强十倍以上啊!如果放弃了真是可惜。”
       “博士,把这项研究交给我吧,我想我可以使硝化甘油稳定下来,用于 实用。”艾尔弗雷德眼中内烁着自信的目光。
      两位博士喜出望外,走上前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艾尔弗 雷德!这些硝化甘油全送给你,加油干吧,祝你成功!”
      艾尔弗雷德把小瓶放在手上,象注视一块珍贵的宝石一样,聚精会神地 看了好一会。从此,他便和硝化甘油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他后来有种种 重大发明的开端。
      从那天起,艾尔弗雷德就开始与父亲一起研究硝化甘油。但是,在此之 前,人们根本不知道硝化甘油在何种状态下会引起怎样的爆炸,而把它作为 炸药会有何种效果,如何引爆等等。所以,艾尔弗雷德只能小心谨慎地反复 进行实验,由此来认识硝化甘油的各种特性。因为,如果急于求成,将有可 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惨重后果。另一方面,诺贝尔工厂为了完成俄国政府的大 量订货,也已经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对硝化甘油进行研究。艾尔弗雷德也只好 把这项研究放了下来。
     这时,克里米亚战争已进入了第二个年头,联军增加了几十万大军,从 海陆两方面,将克里米亚半岛团团围住。俄军被敌人步步紧逼,整个战事十 分被动。而正在这关键之时,沙皇尼古拉一世突然因病去世,继位的亚历山 大二世不愿再继续战争。于是,俄国政府向联军各国投降了。至此,长达两 年之久的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的战败而告终了。
      这样一来,诺贝尔工厂从政府接受的大量订货取消了,工厂陷入了窘困 的境地。战争时期为了应付生产,借了大笔债款扩充工厂和设备;而战争结 束后,这些工厂和设备就都没用了。因为没有活干,也就无力还债;祸不单 行,诺贝尔家的一座很重要的工厂因发生火灾而烧毁了。
      面对这种窘迫的境地,伊曼纽尔感到无计可施,想了很久后,他派艾尔 弗雷德到外国去,争取能得到外国银行和资本家的贷款。但无论到哪里,都 没有人愿意借钱给外国即将倒闭的公司。艾尔弗雷德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 然而毫无成果。等他回到彼得堡时,伊曼纽尔明白,只有把工厂全部转让给 别人了,这是偿还巨额债款的唯一方法。
      诺贝尔家的景况也随之一变,再度陷入了贫困的深渊。不过,这与过去 的那种贫困不同。那时孩子们还小,此时他们都早已长大成人了。伊曼纽尔 见到自己多年来辛劳创建的产业,现在已经属于别人了,所以觉得在彼得堡 继续呆下去,无疑是一种刺激。最终他决定与妻子安德雷特和小儿子埃米尔 回瑞典,本来他也想带罗伯特、卢德维希和艾尔弗雷德一起走,但这三兄弟 商量后决定留下来,他们要复兴诺贝尔工厂。这是在 1859年,艾尔弗雷德 26岁。
      经过了一阵努力后,卢多维希和罗伯特先后找到了工作,而艾尔弗雷德 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呆在家里,用这段时间他写了两部小说,但没有 被出版。几个月后,卢多维希用自己攒的钱,买了一家小工厂,艾尔弗雷德 也就进了哥哥的工厂,在简陋的条件下,重新开始了他被迫放下的研究项目 ——硝化甘油。
      当时的欧洲,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和飞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也越来越强,诸如开山修公路,通隧道修铁路,挖山采矿等建设性工程非常 多。有许多工程的规模是很大的,它们需要大量采用爆破技术来加快工程的 进展,但工程爆破所用的黑色炸药威力小,所以许多工程师和各国政府都希 望能有一种威力更大的炸药。因此,法国的布拉格诺、德国的伯格尔和舍恩、 英国的弗雷德里克森等人,都积极进行新型炸药的研制。
      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位研究用硝化甘油制炸药。只有艾尔弗雷德·诺 贝尔,在彼得堡的一个小工厂里,不惧危险,不断地向硝化甘油发起挑战。 他所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引爆硝化甘油。这种物质是威力极强的爆炸 物,如果在岩石上凿一个洞,把硝化甘油注入,并使其引爆,那么岩石就会 被炸得粉碎。但是,人决不能走近去点火,否则也会如同岩石一样粉身碎骨。
      针对这个关键性问题,他进行了反复实验,但仍然没能找到一种合适的 引爆方法。有一天,正在走路的他,“哐啷”一声脚踢到了什么东西上,一 看,原来是一个小玻璃瓶,玻璃瓶向前滚去,“嘭”地一声撞在石头上,碎 了。艾尔弗雷德见此情景,忽然受到启发:我可以用一个装满黑火药的瓶子, 用它的爆炸力来引爆硝化甘油。他立刻进行了实验。他在一个小玻璃管中装 上硝化甘油,再把玻璃管放入一个大玻璃瓶,在玻璃管的周围填满黑火药, 再接上导火线。一切就绪后,他同哥哥一起来到河边。引燃导火索之后,他把那个玻璃罐用力抛向了前方。罐子在落进水里的同时,发出了“轰隆”一 声巨响,河中被巨大的爆炸力掀起了高高的水柱。
      试验成功了。这样一来,艾尔弗雷德终于找到了使硝化甘油引爆的办法。 剩下的问题是:还需要找到一种办法:即不管用多大剂量的硝化甘油,也无 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使它准确无误地爆炸。那么,硝化甘油炸药就可以实用 了。
      正在此时,伊曼纽尔来了封信。信中说他也正在研制硝化甘油炸药,并 希望哪个儿子能回瑞典与他一起进行实验。此时罗伯特和卢多维希都已经结 婚,有了家庭的牵挂。能够回瑞典帮助父亲的只有艾尔弗雷德了。1863年, 30岁的艾尔弗雷德告别了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第二故乡——俄国,回到了瑞 典。
      回到家中,艾尔弗雷德发现几年不见的父母已经老了许多;但父亲依然 在孜孜不倦地进行各项实验,母亲还是那样勤勤恳恳地进行各种家务劳作, 体贴照顾自己的丈夫。弟弟埃米尔考进了瑞典有名的乌普萨拉大学化学系。
      与父母互叙离别之情后,艾尔弗雷德就马上投入到与父亲共同研制硝化 甘油炸药中了。尽管研究的目的相同,然而父子的性格却各异。父亲是个乐 天派,急性子;艾尔弗雷德则是小心谨慎,很有耐性。所以父子间也经常发 生意见分歧。
      此时,伊曼纽尔认为在黑火药中加入10%的硝化甘油,就能够产生一种 威力很大的新型炸药,在几次实验后,他就把这种炸药命名为“强力新炸药”, 并希望开始向瑞典政府推销。但艾尔弗雷德认为,通过几次实验,这种新炸 药还并不稳定,有时爆炸量大,有时则很小,所以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但从父亲的性格来说,已经无法再耐着性子进行研究了。他找了个机会来到 瑞典军事司令部,向军界推销正在研制中的炸药,军界同意进行实地引爆的 观测来确定是否订货。艾尔弗雷德对于父亲的决定感到十分担心。
      果然,到了军官们来进行新炸药威力的实地观测时,伊曼纽尔连续三次 引爆都失败了。军官们冷嘲热讽了几句后,便带着冷淡的表情回去了。伊曼 纽尔一言不发,心情沮丧地坐到了地上;艾尔弗雷德扶起父亲,并劝他没必 要因为一次失败而气馁,表示要与父亲重新做起。但这次失败对伊曼纽尔打 击很大,他表示想休息一段时间。这样,艾尔弗雷德就又开始了独立实验。
      他认为,在硝化甘油爆炸之前,应该首先引起一个小的爆炸,以此产生 的冲击力为起爆的能量,最终使硝化甘油发生大规模爆炸。为了找到这种理 想中的小规模爆炸的最好方法,艾尔弗雷德进行了50多次的反复实验。到 1863年10月,他终于发明了硝化甘油的引爆装置——雷管。雷管不仅可以 引发硝化甘油爆炸,而且可以很容易地使任何火药都确凿无误地爆炸。艾尔 弗雷德·诺贝尔的这一项发明对以后的爆破技术起到了无可比拟的巨大作 用,在人类发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863年12月,艾尔弗雷德认为雷管引爆技术已经可以实用,于是宣布 在斯德哥尔摩的奥梅贝里铅矿进行公开实验,结果实验取得巨大成功,坚硬 的花岗岩被炸得粉碎;随后在各处进行的爆破也纷纷获得成功。新闻媒介对 此进行了大量报道,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艾尔弗雷德把这种威力巨大的新炸药命名为“硝化甘油炸药”,瑞典、 法国、英国以及其它一些国家获得了生产专利权。各国订货源源不断,在一 位实业家的资助下,诺贝尔家又新建了厂房;此时,埃米尔放暑假回来了,马上成为艾尔弗雷德的得力助手。
      这样,诺贝尔一家在事业方面又兴旺起来,今后只待象喷薄欲出的朝阳 一样,蓬勃地发展。全家人都越干越起劲。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