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爱有关的发明 |
发布于:2020/07/02 |
世界上的一些发明由爱而生,其愿望在于创造优越条件,让所爱的人获得幸福。同时,这些发明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使“小爱”变为“大爱”。 19世纪40年代,美国一对情侣亨特与郝斯达准备结婚,却遭到郝斯达父亲的反对。他认为亨特家境贫寒,难以让女儿得到幸福,便对亨特说:“若你能在10天内赚到 1 000美元,我就答应你们的婚事。” 为了跟心爱的人在一起,亨特不得不接受这一挑战。时间一天天过去,亨特一筹莫展。一天,一支迎亲队伍从楼下经过时,亨特看到贵宾胸前佩戴的缎花歪歪扭扭,突然灵光一现:“可以搞一个发明去卖!” 很快,他就找来铁丝和铁片反复试验,最终发明了用来佩戴缎花的别针,并申请了专利。 后来,亨特以1 000美元的价格将专利卖给了锻花店的老板,并买了一朵象征爱情的玫瑰缎花用别针佩戴在胸前,高兴地跑到郝斯达家。郝斯达的父亲看到亨特的发明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19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对年轻的夫妇,男的叫邵尔斯,是卷烟厂的送货员,女的叫姬蒂,在一家公司做文秘工作。两人相敬如宾,互相体贴,生活非常甜蜜。 姬蒂的工作很忙,每次下班回家还要把白天没抄完的文案加班做完。一天晚上,邵尔斯见妻子非常疲惫,却还在硬撑着抄写,十分心疼,他想:如果自己能帮上妻子的忙就好了。 他记起同事白吉纳曾研究过一种写字机器,可由于很多年都毫无进展,白吉纳便放弃了。第二天,邵尔斯急忙找到白吉纳,向他说明来意,白吉纳就将自己研究了一半的机器送给他。邵尔斯如获至宝,立即将其搬回家刻苦研究。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邵尔斯终于发明了一台专属于妻子的打字机。 1819年,哈威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困家庭。他6岁就到缝纫工厂做童工,后来进入织布机械公司当学徒。工作之余,他努力学习,掌握了不少机械方面的知识。 哈威成家后养育了三个孩子,迫于生活的压力,夫妻二人卖力工作。妻子每天除了纺纱、织布、洗衣、做饭和照顾孩子外,还要为别人缝补衣服来挣钱。哈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有劲使不上。 能否制作一种像手一样缝衣服的机器?哈威仔细观察妻子的缝纫动作,思考如何用机器代替人手缝补的复杂操作。然而几个月过去了,他都没琢磨出什么名堂。 一次,哈威走过公司的车间时,从织布工手里来回穿行的梭子中得到启示:如果把针孔开在针尖上,那么针不用全部穿过布,线则能穿过。这样,当针抽回时,线就会在布的背面留下一个环,假如有一个带着引线的小梭子穿过这个线环,再把两根线拉紧,不就能达到缝纫的效果了吗? 哈威高興极了,他马上开始设计研制,发明了比手工缝纫快10倍的缝纫机。 马莉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她和迪克森结婚不久,父亲便被人暗杀,其拥有的公司也随之倒闭。从此,夫妻二人外出做工,迪克森成为一家公司的员工,马莉在一个农场干零活。 由于从来没有干过粗活,马莉笨手笨脚,手臂常常被农具碰伤,迪克森回家后会为她包扎伤口。 有一次,迪克森在给妻子处理伤口时无意间将药物洒在了绷带上,他顿时眼睛一亮,兴奋地对妻子说:“如果把绷带和药物粘在一起,用起来不就方便多了?” 说做就做,迪克森找来纱布和绷带,他先剪下一块纱布,并在上面涂上一层胶,然后又剪了一块纱布,将其叠成小方块并抹上药,再粘在长纱布中间,做成了便捷绷带。但上面的胶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失效,于是,他又用多种布料做实验,最后找到了一种能随时使用又不会影响胶水黏性的硬质纱布,最早的“创可贴”便诞生了。作者:席金合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