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为创新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薪火传承为创新 发布于:2019/08/31
    走进湖南省常德市崇德中学,四通八达的校园建筑颇具艺术感。三栋教学楼的交汇处是一条科技长廊,里面有一个展示柜,展示的是学生们的科技创新作品。正值下课,一群学生围在展示柜前,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个作品真有趣”“这个是我们班同学做的”……
  2014年,莲池中学、常德市第九中学、崇德中学三所学校重新整合,组成了现在的崇德中学。这一年,吴昌云科技创新工作室在崇德中学成立。工作室设在实验楼三楼,内部陈设简朴,门边还有一张单人床。工作室的主人吴昌云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2006年以来,吴昌云获得各级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1項、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辅导的学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20多项,三等奖及市级一等奖若干。
  2018年,吴昌云顺利通过了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高级专业认证,对此,他很淡然:“无论通过认证与否,科技创新我都会继续做。”
  紧跟时代 创新教学
  “科技辅导老师为何始终青黄不接?因为它对老师的素质要求太高。教师必须成为‘杂家’,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科技创新领域深耕三十多年的吴昌云早已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杂家”。
  1980年,毕业于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为湖南文理学院)数学专业的吴昌云来到莲池中学教数学,但从小就对无线电感兴趣的他却对计算机情有独钟。1997年,学校开始开设计算机课,已是数学教研主任的吴昌云毫不犹豫地“转行”,成为专职计算机老师。
  2003年的一天,吴昌云偶然从电视新闻上得知,将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中是创新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机会。如何将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中?要学些什么?怎样学习?一连串的问题等待他解决。错过了电教馆的专家培训,他就拿着一份培训资料埋头苦读;没有钱买昂贵的正版软件,他就用学习软件边学边做……就这样,经过近两个月的打磨,多媒体课件《雪地里的小画家》诞生了。
  在实际操作中吴昌云发现,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一边要操作电脑,一边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由于受电脑键盘的牵制,教师的肢体语言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怎么办?
  于是,吴昌云开始潜心研究课件的遥控装置。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无数次电路设计、编码修改、材料选择、装置调试,他终于研制出了体积小、抗干扰的“课件无线电遥控装置”,这个遥控装置能一笔一划地在屏幕上写字,还能远程遥控影像和声音。
  2006年,吴昌云作为湖南省科技教师代表参加第六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作品活动。因为比赛时需用电脑进行现场演示,他和妻子两人背着台式主机和大头显示器挤进了火车硬座车厢。当时的他们由于没有买到座位票,而车厢内不仅没有空余的座位,就连落脚的地方也没有,他像老鹰护住雏鹰一样,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那套笨重的参赛用品,一夜没合眼。
  当通过现场演示、专家问辩等比赛环节,一举夺得湖南省唯一的全国最高奖“科教创新奖”时,吴昌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提升自己 助力学生

  吴昌云在担任计算机教师之余,也帮助科技创新小组的学生组织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时,我要求学生认清四点: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要发明什么?你想发明的东西大概要做成什么样子?你所做的东西有没有意义?”
  虽然吴昌云已有电子产品维修、无线电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等方面的专长,但要辅导学生把各种创意变成“高科技实物”,并非易事。
  “在智能控制方面,我会让小学生利用机器人的配件做出模型,让高中生利用单片机和C语言编程做出模型。”指导不同的学生,吴昌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在创新项目的研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法做到任何知识都通晓,任何技能都熟练。吴昌云本着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相继自学了通用技术、工程技术等知识。十多年来,他设计安装的电路板、单片机目标板达数十件,设计的单片机C语言程序达20多万字。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关爱老人,体验创新”的实践调查活动中,涌现出众多创意,其中,有的同学提出制作“服药电子小秘书”的想法。吴昌云指导学生将这个作品进行了三次改进。从最初的提醒病人吃药、避免重复吃药、远程求助,到后来病人若没有及时吃药会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如今,这个“服药电子小秘书”又融合了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能自己行走、为病人送药。
  薪火相传 培育新人
  作为湖南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授课专家、常德市科普讲师团特聘专家,自2012年起,吴昌云就开始专注于为科技创新教育培养新生力量,到各区、县的学校为广大师生进行科技创新讲座,手把手地对创新项目逐一辅导,惠及师生近万人。
  2017年,吴昌云到了退休的年龄,中央民族大学海南附属中学、北海国际实验学校等名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崇德中学校长周俊极力挽留:“只要老师们有想法,我都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为了提高科学老师的积极性,我校成立了科学教研组,每年科学老师之间进行比较,参与评优评先,科学课的课时津贴也与其他科目一样。” 周校长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让吴昌云很感动,也成为他继续留在崇德中学的理由。
  彼时,吴昌云的儿子在澳大利亚开了两家公司,本可以出国享受天伦之乐的他拒绝了儿子的邀请,重新回到科技创新教育讲台。目前,吴昌云科技创新工作室有8位骨干教师,吴昌云的得意门生欧阳友武近几年也开始在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上崭露头角。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花甲之年,很多人选择儿孙绕膝,乐享天年,吴昌云却没有停下来,依旧深耕于他深爱的这片土地,在科技创新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作者:秦银银 田春忆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