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问题背后是教养缺失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熊孩子问题背后是教养缺失 发布于:2017/03/05
    前不久,一个高1.8米、由上万块乐高积木组成的作品“尼克狐”在北京展出,但就在刚刚展出一个小时后,“尼克狐”被推倒,瞬间“碎成渣”。没错,推到乐高“尼克狐”的是熊孩子。据报道,孩子的父亲事后进行了道歉,创作者虽然“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没有要求赔偿。
  “他会删掉你的存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屏幕,甚至还死乞白赖地要抢走你心爱的漫画、游戏、玩偶……”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熊孩子”三个字,满屏都是各种雷人“熊法”。好奇心强、淘气顽皮、求知欲和探索欲强烈,对于正值热切与世界联通的孩子来说,这并不稀奇,也绝非什么毛病。但如果这种好奇没有规则,这种顽皮不守规矩,这种探索是以破坏秩序为代价,那熊孩子也就出现了。
  每个孩子天生并不熊,就算熊也并非一天养成,但在熊孩子的背后或隐或现都会有几个熊大人。网络上对熊孩子的围攻,其实更多的是对现实世界中熊大人对孩子教养不当的愤慨,如 “尼克狐”被推倒,网友评论一边倒质问家长为何不看管好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在谈论熊孩子时,看似在讨论教养问题,实则在追问我们的家庭环境怎么了?
  在孩子正式步入社会之前,简单的是非对错、规矩原则、礼貌教养,多半是从家庭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如果按照果壳网对熊孩子“下至3岁,上至高中”的年龄界定,他们有着怎样的家庭结构呢?属于“70后”“80后”的父母一辈,生活与工作的重压之下,不得不牺牲一部分亲子陪伴时间,在补偿心理机制的作用下,结果就是有求必应。不仅正常的成长教育缺位,更糟糕的是由于教养任务让渡给老人,在“老养小”的隔代教育中,过分的溺爱直接将子女往熊孩子的路上又推了一把。家长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爱也需要智慧,包容也有边界。
  每次熊孩子出现,都会有家长站出来辩护,动辄就是“他还是个孩子”“为什么要对一个孩子如此苛刻”。但就是在这般辩解中,熊孩子解读出、接收到的信息是,我不需要理性、不需要考虑任何后果,也不需要遵守规则等。因为,那些孩子长、孩子短的言论潜台词是,你并不认为他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意识的个体,不需要对自己行为负责。甚至,不少熊孩子的家长自身就是漠视规则者。
  当然,除了家庭教育,对于大龄熊孩子来说,学校教育在他们的成长中又扮演了哪种角色也值得深思。都戏谑他们比“广场舞大妈”更具杀伤力,但谁又是他们的制造者?熊孩子的每次出现,除了看笑话的围观之外,理应引起严肃和冷静的思考。作者:王丹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