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既是文化,也是科学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二十四节气:既是文化,也是科学 发布于:2017/01/30
    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这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它不仅仅是文人雅士吟花弄月而发展出的诗意化生活方式,更是老百姓有滋有味的恒久生活。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很多人会背节气顺口溜,可你真的知道究竟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吗?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于指导农业耕种。
  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实现“阴阳合一”
  节气顺口溜的前半段大家大多很熟悉,后半段或许还比较陌生。“立春阳历二月起,按月两节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年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意思是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在阳历中的日子基本固定,上半年是每月6号和21号,下半年是每月8号和23号,一般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式,按理说它应该属于阴历,为何它的时间规律跟我国才采用百年的公历不谋而合呢?
  在口语中,“农历”即“阴历”,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准确。阴历,顾名思义,它是记录月亮盈亏的,是非常准确的历法。众所周知,到了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日,月亮肯定会圆,海边的渔民只有通过阴历才能准确地计算出何时涨潮、退潮。但是阴历没有考虑到地球绕太阳的运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没有固定的时间,这在指导人们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方面都有很大缺陷。
  虽然古代中国人不过如今的“公历年”,但是阳历年却是照样过的,只是中国古人的阳历与现行的公历不完全相同,可以说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人的“阳历年”。以前,就有这样的计日方法“立春第二天、第三天”“大雪第一天、第二天”。
  在古代,春分就相当于现在的春节,是一年真正的开始。从天文学上看,以“春分”为新一年的起始点是确认无疑的,这一天,太阳正处于赤道上,赤道既不属于南半球,也不属于北半球,以赤道为“年”的起始点,对于南北半球来说都最为公正。从春分开始,北半球进入春天,一年开始,如此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循环。
  所以说,我国的传统历法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叫阴历,它是阴阳历,比较好地协调了太阳、月亮的周期,实现了“阴阳合一”。
  古时节气很热闹
  在不同节气,有不同的花在开放等着人们欣赏,不同的食物等着人们品尝,不同的仪式比如祭祖、祭神等着人们郑重地举行。不过现代人很难想象,古代逢节气时有多热闹。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举例说,冬至在古时又被称为“冬节”,是传统节日。当时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从汉代以后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放假五天至七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同样,被称为“夏节”的夏至也是民间重要的节日,全国放假一天到三天。此外,南方的古人还在这一天称体重以验胖瘦。高巍形象地说:“民间历来有‘苦夏’掉肉的说法,夏至当天的这个仪式上,古人正式记录体重,提醒自己和家人在秋天后是否要进补。”此外,馄饨、豆粥、汤圆、糍粑、年糕、腊肉、饺子……围绕着节气的各种小吃更是让人馋得流口水。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朴实的习俗、庄严的仪式、浪漫的传说,并不会随着农耕文明的远去,变成渐行渐远的田园牧歌。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