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李约瑟 (十二)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李约瑟 (十二) 发布于:2016/01/13
    李约瑟经由印度飞越驼峰到达昆明,在云南、贵州、四川参观了一些学 术单位。当飞机一在中国的西南名城昆明降落,他踏上他日夜向往的中国土 地时,他感到兴奋。他一下飞机就直接同来迎接的中国人交谈,这使当时和 他在一起的英国总领事感到惊奇。
      但是没有多久,李约瑟就感到,他在人道主义方面并没有多少事可做, 而在科学技术方面却可以真正帮助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医务人员在极其困 难的条件下做些实际工作。他决定在抗战时期陪都重庆停留下来,为此,他 征得了英国驻华大使霍勒斯·西摩爵士的允许,靠浮图关一个山岗建立起中 英科学合作馆。
      中英科学合作馆经常给予全中国所有的研究所、大学、兵工厂与医院以 具体的援助,它们都因被战争封锁而陷于困境。各处所建立的友谊,单就书 物来说,是无比珍贵重要的。因为许多所都有中国的科学家、医师与工程师。 他们各就本身专业对本国文明发展中的史迹深感兴奋,他们随时愿意而且乐 于对李约瑟给予指点,什么中国书是最重要的,应该予以购买而加以研究。 这效果就像发掘到一个智能的金矿,其丰饶将使前几代汉学家大为惊诧,也 可能使中国老年著名学者欣羡。
      在经历了6年抗战后的贫困中国,李约瑟亲自驾驶着由救护车改装而成 的两吨旅行车遍历大后方的10个省,东南到达闽、粤,西北直上秦、陇,西 南远达河海之滨,行程5万公里以上,访问了300多个文化教育、科学机构, 接触到上千个学术界著名人士。他广泛访问大学实验室、各类工厂、医院、 铁路联络站等。只要有科学工作者需要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地方,他都去,难 怪气象学家竺可桢在一次讲演中赞扬李约瑟在中国的工作真是“雪中送炭”。
      李约瑟看到这些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住在古旧寺庙和破落宗祠经粗略改造 的学术单位里,用原始简陋的工具和自己制造的玻璃器皿以及极少量剩余下 来的化学药品,不怕困难而坚毅明智地发明创造出许多卓越的成就,写出了 光彩耀目的优秀论文来。这一切激发起他的深切感慨和敬佩,他赞佩中国学 人坚苦卓绝的勇毅和超乎寻常的智慧,于是他积极地通过英国文化委员会供 应他们所缺乏的新刊图书,并从印度代购迫切需要的仪器和化学药剂,又竭 力介绍他们的论文发表于国外科学期刊,推荐一些人到英国进行研究,也邀 请了一些英国学者来华讲学并协助他的工作,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英科学 交流合作机构。其夫人李大斐于1944年也来到中国,夫妇俩活跃在大后方广 阔天地的文化艺术界。中英合作馆于1945年发行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中国科 学》,总结了从1942年到1944年的3年工作,报告战时中国科学活动的真 实情况。1948年又出版了《科学前哨》,以大量摄影图片和翔实记录向全世 界公布抗战时期中国科学界的优异成绩。该书自叙中说:“前哨并非我们和 我们在中国科学合作馆的英国同仁们自认为中国是科学前哨,而是指中英人 士一起在华西建立起的科学前哨。我们受着反侵略的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 好像拥有西藏高原和戈壁沙漠的后盾。我们这些科学前哨同仁尽了我们最大 的努力,协助抗战军人完成了一次最大的扼制侵略的业绩。”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