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写卤鸡肉不悖科学 |
发布于:2015/02/16 |
|
八角茴香与卤鸡肉之间的关系,居然被写成了一篇8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近日,陕西师范大学的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虽然有的网友称之为最美味论文,可也不乏对这个行为的质疑之声,质疑者的主要观点是作为高端人才和稀缺资源,用于这种常见的食物上,有浪费资源、无事生非之嫌,甚至有人质疑女博士的学术水平并猜测是不是有拿无聊无用的题目骗取名利的嫌疑。 女博士之所以研究这个课题,是因为她本身的专业方向是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果按照正常科研逻辑,这个论文方向并不算奇怪。之所以引发关注,深层原因一个是我国的公众总体科学素养不高,另一个是当前我国学术界的乱象给公众带来的坏印象。 根据中国科协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差不多是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我国的短期目标是2015年使这个比例上升到5%。当然,一个单独的比例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应该说,在当前的我国社会,崇尚科学还是一个很普遍的认识,但由于一些传统思维的局限,很多人往往嘴上说重视科学,但做起来却按照经验办事,更少有用科学方法去研究身边小事的精神。要知道,科学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只有太空船、机器人、时光穿越等高科技才是科技,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同样离不开科技。最初的科学技术是从解决人的生活小事开始的,而科技的终极目的也就是服务于人类的生活。 不知道对卤鸡肉课题发出质疑的人是否知道,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这位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为对酿酒的兴趣而在晶体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在某个英国纪录片中看到,节目制作人和一群工程师,为了论证老虎和狮子谁更厉害,制造了一大堆机械,用咬力、抓力等物理测试,结合计算机模拟来计算结果。整个过程要制作不少东西,都是很好的材料,看着就要花不少钱,如果单纯从有用没用的结果来说,这似乎也有浪费嫌疑。可是对未知的兴趣正是科学的源动力之一。现代科技发达国的科学“童心”和研究的“笨工夫”,值得人们深思。 至于学术界乱象,既有体制问题、法律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改革中尽快捋顺,也有目前社会道德信仰缺失的背景,还有整个社会对科学研究的功利化态度问题。就像这个事例中的,针对一项研究,公众的评价标准常常是有用没用,管理机构更是往往期待研究成果能够尽快转化为GDP,这些都造成了学术研究宗旨和体系的异化,改变起来需要时间。作者:郁晓东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