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贾思勰 (六) |
发布于:2015/02/16 |
贾思勰引用管仲的话说:“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唇。”他还引用荷 (diào)丈人批评孔 子的话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他又引用《左传》里的话 说:“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他认为,勤力就可以不贫,所以李悝曾经为 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魏国因此就富强起来;秦孝公任用商鞅,对耕战有功 的进行赏赐,秦国因此能倾夺邻国,在诸侯中称雄。用事实说明了勤于耕作, 就可以使国家强大起来的道理。 贾思勰引用了《淮南子》一书中所举的一些例子:相传禹治水时在阳盱 河(在陕西华阴县东)边以身为质,向天祈祷,求除灾祸;商汤因久旱不雨, 在桑林下以身为质,向天祷告,祈求下雨。神农因为劳动,所以非常憔悴, 尧很瘦弱,舜则晒得很黑,禹的手掌都磨出了厚茧。所以,贾思勰认为,古 代的圣人是非常忧劳百姓的。因此从天子以下一直到普通的庶民百姓,如果 四肢不勤,思虑不用,要想事功能够完成,需求得到满足,这是从来也没有 听说过的。贾思勰由此推论出,种田的人如果不勤奋,他的粮仓就不会装满 了粮食。贾思勰在这里是进一步用古代圣贤的例子,说明勤于耕作的重要性, 在他的心目中,勤于耕作,应该是从天子到百姓的一个准则。 贾思勰又引用东汉末年思想家仲长统的话说,就是天时非常好,而不好 好耕作,也不会得到好的收成。从种到收,懒惰的收获就少,勤劳的人收获 就多,如果不去耕作就会什么也收不到。贾思勰还引用三国时蜀国劝学从事 谯周的话说,勤劳的人出去采集野菜,从早到晚就可以采集满满的一筐。否 则的话,即使是人长了羽毛,不织就穿不上衣服;人不能靠吃草喝水活着, 不耕就得不到食物。因此人是不能不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的。进一步说明了 努力耕作的道理。 贾思勰引用了晁错《论贵粟疏》中的一段话“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贱金玉。” 这里的“贵五谷而贱金玉”是这篇《齐民要术》序的中心思想、贾思勰进一 步引用东汉尚书令刘陶的话论证这种思想说,人民可以一百年都没有货币, 但不能有一天挨饿,所以吃饭问题是最重要的。贾思勰还引用曹植的话说, 挨冻的人不贪图一尺的长的美玉,但是思念粗布短衣,挨饿的人不希望得到 千金,但是却对一顿饭称赞不已。千金、尺玉都是贵重的物品,却不如一衣一食,这是因为衣食是一种当务之急。贾思勰认为这些话都很有道理,他用 这些话充分地论证“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 贾思勰继续列举历史上农业技术革新的成就,如汉武帝时推行代田法(即 轮作制)的搜粟都尉赵过;再如东汉时改进造纸术的宦官,尚方令蔡伦。贾 思勰还认为,汉宣帝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设立抑制富商大贾的常平仓,汉武 帝时治粟都尉桑弘羊制定打击富商大贾的均输法,都是“益国利民,不朽之 术也。”贾思勰引用谚语说,既使有禹和汤那样多的智慧,也不如自己的亲 身实践。贾思勰进一步引用《论语》中,樊迟向孔子请教种地的学问,孔子 回答说:“吾不如老农”的例子,说明像孔子这样的圣人都有不明白的事理, 凡庸的人更不可能什么都懂。这种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是非常难 能可贵的,这也是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的闪光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