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部到大气层的太阳的动力学和磁学 |
发布于:2015/01/12 |
当今的太阳活动周期处于一个极不寻常的上升阶段,而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已经为这一太阳活动周期中的太阳动力学和磁场活动提供了大量新的数据,这些空前的数据为综合仪器调查研究提供了机会,使其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解决太阳磁场活动的基本问题。 本书主要讨论了人类探索太阳内部结构、太阳动力学、太阳黑子磁场、太阳活动区域的形成、太阳辐射度变化的原因、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等问题的最新进展,并证明了高分辨率多波长的观测和仿真的综合研究是解决太阳动力学和磁学长期存在的问题的主要方法。 全书由25章组成,分为6部分。第1部分 局部和全局的日震学,含第1-8章:1.我们从日震学已经学到了什么并渴望学到什么;2.太阳能辐射区的动力学;3.应用环图分析方法来研究局部日震学的最新成果;4.时距日震学方法中使用大尺度分离法测量到的太阳表层下的超细粒组织垂直流;5.日震及磁场成像仪上应用环图流线方法得到的太阳表层下的子午流;6.太阳活动区域高频波光晕的特性;7.太阳子午流总体振荡特征函数的测量;8.一个太阳黑子的日震功率-光谱图。第2部分 太阳形状和辐照度变化的原因,含第9-10章:9.太阳扁率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理论;10.远紫外分光光度仪上观察到的日冕上太阳振荡的变异性。第3部分 大范围的动力学、磁学和发电机理论,含第11-13章:11.太阳发电机和曲面磁场不稳定性;12.太阳下表面、表面、日冕和黑子群在赤道旋转率下引起太阳周期变化的不同程度;13.太阳周期、半球和经度所满足的方程和定律。第4部分 新兴磁通和下表面动力学,含第14-15章:14.对太阳新兴活动区日震径迹的一次探究;15.将穿过太阳对流区上升通量管的仿真结果和太阳活动区的观测值进行了比较。第5部分 太阳黑子及活动区的形成、结构和演变,含第16-18章:16.太阳活动区域一个大样本的下表面结构;17.太阳两个活动区的光球层和光球下层水平流的特性;18.太阳活动区的形成机理。第6部分 磁场拓扑结构和太阳大气动力学,含第19-25章:19.大熊座上新太阳望远镜的观测结果;20-22.分别论述了一种非线性无力磁场快速前向拟合冕环方法的理论基础、数字代码及测试和自由能;23.太阳喷发活动的旋转、扭曲和非径向传播的起因;24.2011年2月15日耀斑活动中光球层磁场和洛伦兹力向量突变的时空描述;25.2010年1月17日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观测数据和系统模型。 本书不是一本个人专著,而是由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Nagi N.Mansour、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的Rudolf Komm、斯坦福大学的Alexander G.Kosovichev和蒙大拿州立大学的Dana Longcope合力将众多论文编纂而成。本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可作为太阳物理、空间物理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很好的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作者:郑耀昕 来源: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