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厚马甲”盼“减负”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快递包装:“厚马甲”盼“减负” 发布于:2014/12/21
    网购的“白热化”带动了快递业务的飙升。在急速增长的快递业务背后,堆积如山的包装废弃物带来了新的问题。全民狂欢的“双十一”走了,包裹来了,快递包装废弃物又该何去何从?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狂欢后,网购族们开始接收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包裹。对于他们来说,收到“战利品”固然开心,但层层包装的快递箱不仅拆起来麻烦,而且拆开包装拿出商品后,气泡袋等“保护衣”转眼间就成了垃圾,纸箱也变成了“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
  当前,网购已成为城市主流消费人群的主流趋势。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收发快件57亿件,而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迅速增加到了92亿件。今年1至8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1.6亿件,同比增长52.7%。预计到2020年,我国日均快递量将突破1亿件。
  然而,伴随着快递业的繁荣,纸箱、塑料袋、胶带纸等包装废弃物造成的“一地鸡毛”也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双十一”快递业日均产生的废弃包装已达8860万件。而据江苏绿色之友环保协会秘书长王丽娜称,快递包装盒用掉的一吨纸,需要用掉20株树龄为20至40年的树木,消耗1500升燃油。一个普通快递盒重量不会超过50g,但这个盒子背后消耗的是2000g的水和木材。另外,包装盒所用的胶带纸更是浪费惊人,按每个包裹箱平均用一米胶带计算,网购快递业每年所用的胶带纸连起来能绕地球230圈。更让人忧心的是,面对备受诟病的过度包装,网店和快递业的无奈、部门和法律监管的缺位,都在纵容着货品过度包装的泛滥。
  “能多用一层就多一层,这样物品就多一层保障。”何女士经营着一家化妆品网店,每次收到订单,她就会将买家所购化妆品分门别类,按照买家要求逐一包装,小包装盒内辅以泡沫、黄绸等填充,物品多者则将货品用胶带裹绑固定,然后在包装盒外再横竖各捆上几圈胶带纸。她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安全。从网店出发,货品要经过七八道程序才能到达买家手里,如果包装简单,说不定哪个环节出些纰漏,外包装损坏倒还在其次,里面的货物损坏,那就得不偿失。
  某快递公司的刘师傅就遇到过被拒收的情况,原因就是外包装破损。在他看来,外包装破损有时也难免,公司每天几千件的收发量,从运输到分拣,都有可能造成外包装破损。对那些易碎易坏品而言,包装要尽可能多几层保障,安全才能保证。从里面的塑料包装袋到泡沫塑料,到五层瓦楞纸包装箱,再到外面缠裹结实的胶带纸,每样都必不可少。有些货品是统一到快递公司后包装发货,公司分派任务后,快递员就会根据物品大小,按照公司安排的统一规格的包装箱,将货品集中处理,装不满箱的必须用泡沫塑料填充。装箱后,外面必须用胶带纸缠裹结实,并将投递单贴到箱面上,里外至少三层的包装正是目前快递行业的习惯。
  正是这种习惯,在不经意间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快递用的包装箱基本都是五层瓦楞纸箱,这种普通包装箱批发价格依规格大小从一元到三四元不等,大型规格纸箱另议。信件、报刊的快递包装成本相对较低,破坏性封口袋、塑料袋的成本大多在几角钱到一元钱不等。不要小看这几角钱到几元钱不等的成本,这些外包装在买家收到物品之后就变成了废品,一次性使用的结果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网购达人”们对此深有体会,收不完的快递,扔不完的纸箱,他们也很头疼。
  更让人头疼的是包装所用的胶带纸,它带来的环境污染令人触目惊心。胶带纸是快递业的必需品,据专业人士介绍,这种胶带纸的主要原料为PVC(聚氯乙烯),废弃的PVC埋在土里至少要经过100年才可能降解,大量使用一次性PVC产品将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胶水含甲醛和苯,会伤害人的皮肤和呼吸道。局限于目前的发展水平,在民用行业我国还没有可行的环保材料可以替代PVC胶带纸,这也意味着这种污染将会长期存在,并随着快递业的迅猛发展而扩展。
  有资料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1/3来自于包装性物品,如纸箱、纸盒、塑料袋、塑料盒等,这些外包装的大而无当相对于商品本身而言成为“鸡肋”,最终成了“垃圾围城”的一部分。
  随着国内《快递服务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方法》的审查通过,快递封装用品也被列为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作为包装材料的消耗大户,电商和快递企业正在探索快递包装的新出路。今年,1号店、我买网等电商已率先鼓励消费者参与,试水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或采用新型环保包装材料等。不过,快递企业在尝试包装材料二次利用之路上并不顺利。
  “每回收一个1号店纸箱,即可获得50积分。”这是1号店对参与包装盒回收消费者的回馈。目前,该计划已经覆盖1号店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深圳等近20个城市的自配送区。
  据1号店副总裁刘宏彬介绍,用户签收1号店自营订单包裹后,将空纸箱交给配送人员,即为参与一次纸箱回收活动。每回收一个纸箱可获赠50积分。当快递员带走包装箱后,消费者很快就能在自己的账户中查到网站赠送的积分,积分可用于换购商品、参与抽奖、换抵扣券等。企业可以把回收的纸箱进行筛选,符合条件的继续利用,不适合的则统一进入循环再生渠道。
  1号店的纸箱回收计划从今年初就已启动,在近期加大了推广力度。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1号店总计回收纸箱246万余个,月均回收27万余个;其中从全面启动的7月开始,月均回收数量已超过34万个。刘宏彬预测,随着消费者对回收计划的进一步了解,回收量和回收率都将继续提高。
  目前,一些主流电商使用的填充物多为泡沫塑料或气泡袋,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极不环保。电商在环保上的跨界之旅,不只是在回收环节上动动手脚这么简单,还需另辟蹊径,从源头上减少有害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今年6月,当当网新环保包装袋在福州仓库启用,这种包装袋是以玉米淀粉为主料的淀粉基塑料,在土壤中4个月后大部分即可自然降解,对环境污染小,相比传统塑料袋还可节约70%的石油能耗。这种新环保包装袋多用于图书等商品的配送包装。还有的电商在用户体验上创新包装拆解方式。今年4月,为让用户获得“3秒钟的快感”,淘宝网上一在线零售商不惜重金投入500万元,采购了一种全新的快递包装箱。与传统快递包装箱不同的是,这种纸箱上没有任何胶带纸缠绕,直接撕开纸箱表面的“拉链”,即可无障碍开箱取出商品,整个过程最多不超过3秒钟。此外,在包裹单的设计上也大有文章可做。例如,为解决快递单撕下后粘附在纸箱上影响重复使用的问题,亚马逊公司采用易揭式包裹单。这样回收到的纸箱上基本没有残留的物流印迹,更方便二次利用。
  快递公司的环保做法为不少消费者拍手点赞,但真正实施起来,难度却不小。
  此前圆通已在国内部分地区试行用户“上缴10件快递包装,免费为其寄1件快递”的活动,但目前这样的快递包装回收开展的范围与力度并不大。顺丰速递旗下电商品牌“顺丰优选”曾开展过回收包装纸箱的活动,但如今已经停止。业内人士认为,快递公司对包装纸箱、包装袋的重复使用率非常低,包装袋是一撕即破,包装箱拆封后也很难保存完好。“回收纸箱并不需要花多少钱,但回收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都太高了。”
  顺丰正尝试寻找另外的出路,例如缩小文件封的尺寸,找到在满足客户需要基础上的最小尺寸。此外,顺丰还在研究给文件封加一个封条,以实现文件封的二次利用。也有快递企业表示,酝酿通过回收包装来降低成本已有很长时间,不过在这方面一直比较谨慎,目前仍处在调研和可行性分析阶段,在找到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方式方法之前,不会贸然推出相关措施。
  每个行业都要有行业规范,既然快递业包装已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呼吁商家和快递行业使用“绿色包装”、消费者倡行环保消费的同时,法律规范的出台也应加快步伐,从而形成“绿色包装”的全民共识。
  2011年,针对快递行业迅猛发展的现状及所暴露的问题,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规定快件封装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封装用品。但对过度包装问题并无具体规定,更谈不上如何监管和处罚。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靳敏认为,货物的包装和运输应该有行业指导规范,对快递业来说,这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比如,什么样的东西需要什么样的包装,依此包装,快递公司就该安全地送达货物。这样的规范一方面可以对包装做出明确规定,反过来也可以推动文明的投运行为,有利于寄出方减少包装的使用。同时,应尽快建立我国的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和合理处置体系。应在社区或人口集中区建立回收箱,因快递包装辨识度相对较高,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相比,包装类产品分类回收更切实可行。在日本、德国等国家对于快递包装已有相应的回收条例,以塑料纸品为例,生产者责任制以及全民参与的理念让其相应回收率达到90%。 http://www.1st.com.cn
  通过经济手段的调节来规范快递包装行为也成为部分学者的共识,河北省环保协会副会长张忠民教授认为,在法律规范制定和完善的过程中,要不断细化规则,对包装垃圾产生的源头和涉及包装的行业,从税费方面进行制约,通过经济手段防止过度包装,从而间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过度包装对环境的破坏主要是浪费和污染两方面,通过经济手段的制约,使经营者形成行业自律,自觉形成简约包装的习惯,在客观上就会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环保目的。
  在广东天元印刷董事长周孝伟看来,抑制过度包装还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节约氛围。除易碎品之外,消费者也要崇尚简约包装。在商品完好的前提下,可以对包装新旧程度更宽容一些。“这可能还需要些时间。目前我们公司的环保产品一般都销往国外,这和国外的环保理念有直接关系,他们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环保产品。我国起步比较晚,还需要政府的进一步引导。但绿色环保产品一定是大势所趋。”(本刊综合)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