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破解闭门造车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开放式创新:破解闭门造车 发布于:2014/12/08
    青蛙设计公司是最负盛名的创意咨询公司之一,成立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因才思枯竭而陷入创新瓶颈的客户找回创造灵感。该公司发现,在等级森严、程序冗长、决策缓慢等普遍扼杀灵感的因素背后,实则是因闭门造车引发的困境。创意是一颗有机种子,它的生根发芽是内部不断协调并综合外界营养的过程。但由于创新历来被看成企业机密,培养环境也往往与外界隔离,这种“封闭”注定了创新的种子只能享有极其有限的养料和生长空间,中途夭折再自然不过。
  由此产生了一个看似矛盾的解决方案:虽然结果被定义为商业机密,但创新的过程应当顺应自然、采用开放的形式。事实上,以“群智”和“共同创造”为代表的开放式创新方案早已风靡全球,实践证明了这种矛盾并非不可调和,而且在互联网将世界相连的大背景下,“开放”自然会成为创新的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它将始终贯穿创意的生成和实现,并从组织内部延伸到外部。
  创意是用来分享的,而不是藏着掖着。青蛙设计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包括杂志、博客和系列演讲在内的设计平台为公司员工提供了“晒”创意的空间,无论是一闪而过的灵感,还是已成形的看法观点都可以分享,而且它们大多源于日常生活中有趣的话题。比如在世界杯期间开设的“评球”栏目,这种鼓励项目之外的奇思妙想有利于让创意神经保持敏锐。不过比起内部交流,向外部“借脑”来激活创意神经可能更有效。例如青蛙设计公司的员工发明了一种多源采集的设计调研工具frogMob,鼓励大众上传主题图片,以加深调研团队对情境的理解。头两期的调研试验“工作车”和“电源”立刻吸引了来自天南地北的用户参与,突破了传统调研的时间限制,避免了由此导致的样本广度和深度不足等问题。这种由跨文化、遍布全球、充满主观能动性的创意团体牵头,通过公共资源唤起更多人贡献智慧的热情,并由此进行集思广益的创意分享方案,为开放式创新的良性循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然而光有创意还远远不够。据统计,90%的好计划在实施阶段就会纷纷失败。原因是许多企业凭借过去“一招鲜吃遍天”的专长,在当今跨领域和整合的创新趋势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从商业分析、设计到生产交付,从脑海走向现实的每个关键环节,都需要将创意牢牢把握并紧密结合,这意味着分享并不是开放式创新的终点,而是下一步共谋的起点。创意的实现同样需要开放性。项目执行需要抛弃传统的线形流程,令设计者、策略者、技术人员进行平行的跨领域合作。青蛙设计公司曾在2008年与惠普合作开发了经典产品Touch-
  smartIQ500,在帮助惠普PC摆脱家用办公定位老套这一策略指引下,计划将移动通讯领域的触控技术引入PC设计,开发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触控导航和媒体共享功能。设计师与技术人员的协作保证了创意方案能及时实现反馈并灵活调整,最终成功将Touchsmart提升到了用户个人数字生态系统的核心,就此开启了PC融入家居生活的又一新增长点。实际上,内部产品研发人员身份的模糊只是一个开始,在开放的环境中,最终来自创新各环节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会走到一起,凭借互补的智慧共谋发展,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包括顾客、资源提供者甚至是竞争对手。
  颠覆封闭式创新的狭隘思路,突破资源有效利用的局限性,只是开放式创新实现价值的第一步。在打破了“创新”的传统定义后,它会顺势肩负起划出新疆界的责任,并自然营造出一个“无疆界”的沉浸式创新氛围。在封闭的环境中,“为创新而创新”这种极强的目的性很容易扼杀灵感,由此产生的焦躁容易让人对目的本身感到厌倦。但当围墙消失,创新的激励元素就会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创新的动力不再以一件任务或一个命令般强制性的面貌出现,创新会慢慢转变成一种爱好和习惯,甚至成为深入骨髓的基因。在沉浸式创新氛围中,不同背景和级别的人可以自由交换观点并乐于接受他人的启发,所谓的“创新”时刻并不是走进会议室后,而是真正的时时刻刻。比如在博客上的信手涂鸦,随手分享的有趣网页,甚至是办公室咖啡机旁不经意的交谈,都可能让人们迸发出创意火花。
  世界上许多以创意闻名的公司大多为员工营造了沉浸式的创新氛围,其中很突出的一点是鼓励工作之外的创造。谷歌公司给员工安排了20%用于私人项目的研究时间,使他们的灵感不受项目的限制。雅虎公司名为“快乐星期五”的计划,则让工程师们自由开展自己的项目,并为最佳创意团队颁发“创始人奖”以及丰厚奖金,以推动在企业文化中根植一种创业的思维模式,将创新定为终身的事业。
  在我国经常会听到各种针对国家缺乏创新的批评声,有些人将其归结到从小接受的刻板教育和不鼓励创新的文化传统。但必须坚信,人生来就会创造,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不会因一时环境的打压而消失。它是一粒在封闭环境中没得到生长机会的种子,一旦换到一个开放的生长环境,有机体内部之间以及与外部世界能进行有效互动、整合协调,结出美丽果实便指日可待了。作者:伍翠群 吕能能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