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超越,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 发布于:2014/11/11
    引言:什么是“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特色学校”不仅仅是表现在办学风格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育人成效上。“独特的整体风格”与“出众的办学成果”是特色学校最本质的内核。特色学校必然是有学校特色的学校,但有学校特色的学校不一定就是特色学校。当学校特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出一种总体风格并产生出相应的育人效益,这样的学校达到了“特色学校”的层次。
  (摘自郭继东《学校创建特色研究中概念界定的再思考》)
  一所乡村学校,一群朴实的学生,他们却有着远大的理想,他们虽是“农村娃”,却都想争当“爱迪生”。迄今为止,华士实验中学学生累计产生了2000多个有价值的创造发明设想,已获得国家专利300项,有600多人次在省、全国及国际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学校先后获得江阴市创造发明示范学校、江阴市十佳特色学校、无锡市综合实践和专题教育基地学校、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优秀少年科学院、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单位、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缘起—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科技特色?
  农民把梦放在田地里,孩子把梦放在成长里。就像美丽的人鱼故事中写的那样,“旋转的舞步在天亮之前变成彩色的气泡而消失得无影无踪”。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甚至可以无怨无悔,可以用毕生去拼搏。做梦的人是幸福的,我们应该做个有梦的人。
  没有特色就意味着平庸。面对当前的竞争和压力,学校只有树立特色意识,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求取胜—这是学校管理的当务之急。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今天,面对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2005年温家宝在看望钱学森时,钱老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对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创造力。
  社会现状考量着每一个教育人的良知,前辈嘱托也激励着每一个教育人的精神。几年之前,当我们还在为建设怎样的科技教育特色困惑的时候,江阴教育界已经呈现了科技教育欣欣向荣的景象。像长泾中学和要塞中学等学校,起步早、起点高,科技场馆气势恢宏;像申港中学和利港中学等学校,也是脚踏实地,卓有成效。我们反复思考着如何学习、怎样赶超?最后确定了“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争取支持,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以低成本发明创造为核心的科技特色建设之路。
  强调科技特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科技教育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事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做事认真,勤于动手、动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比较辨别能力,能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强调科技特色,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学校科技教育将对学生文化科学基础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的使命应当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作必要的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现在看来,那作为必要的知识准备的部分其实小的可怜。真正所有人都需要的长大之后缺了它就无法生存的知识只是很小的一块,学校应该更加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和心理都很健全的人,这一部分的任务比知识的任务更重要,可是,又有多少学校是这样做的呢?”(摘自万玮《教师的使命》)
  我们从某种角度来看,今天的孩子和成年人一样陷入了一种焦虑,几乎从孕育生命开始,家长们就行动起来,一项浩大的教育“系统工程”全面展开:胎教、早教、幼教、补习、强化班、读书、升学、成才,种种“周密细致”的规划安排,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当当。我们觉得:孩子的人生不应是一个被塞得满满的口袋,而应当是一幅迷人的画卷,这其中,科学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光彩。科学素质教育,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界的一切”。
  我们强调科技作为学校特色来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与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培养未来合格公民奠基”是吻合的。我们真诚地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不要被绑在分数比拼的战车上。学校理应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他们去探索、去感受、去思考、去动手实践,因为这既是帮助孩子完善自己的人生,也是在培育更多的创新后备力量,为未来的创新发展蓄积更大、更足的后劲。
  从目前来看,华士实验中学学生的发明专利或许不一定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但他们从中获得了一种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能自由自在“做梦”的本领,以及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潜力。
  智慧—我们怎样来凸显科技特色?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寓言中,我们看到,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除了孜孜不倦地向前、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其实,智慧地选择拼搏的方式或手段,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如果不讲求方式方法,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与成功失之交臂。
  目标定位凸显智慧
  凸显特色,就是把学校办学中积累的有价值的部分保留,并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价值增值,把没有价值的部分淘汰掉。学校通过凸显特色,使办学思想更明确,学校建设更规范,育人手段更丰富,教学质量更显著,办学风格更鲜明。
凸显特色,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学校有哪些特点和优势。比如,教学管理、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等等。不能不清点优势就开始追求特色,因为不对“资产”盘点就开始“投资”是盲目的、危险的。很明显,经过讨论研究,我们发现不能跟市里学校拼师资,不能跟优势学校拼生源,不能跟传统学校拼项目,我们只能另辟蹊径,开创出一条属于我们、适合我们农村初中发展的特色之路来,我们只能也必须做第二只蚂蚁。于是乎,科技特色发展方向提到了议事日程,农村的孩子不缺创造力!
  课程设置凸显智慧
  学校坚持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增强教育目的,明确施教内容,以省编教材作为“通用课程”,以校本教材作为“专题课程”,开设了“发明与创新”思维训练课,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两大板块,课堂教学、小组研究、创新发明、专利申请四个系列,由多元活动支撑、各学科联动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在充分利用现有物理、化学、劳技等专用教室的基础上,学校专门成立了青少年科学院,包括“三模(航模、船模、车模)”工作室、纸模制作室、创意活动室、数字气象站、“感知生长”基地、太阳能发电站和科技荣誉馆等设施,制定了青少年科学院章程,聘请专家、学者定期来校讲学指导,增强了学校科技教育的底气。学校还分别承担了科技部《苏南地区农村中学依托项目进行发明创意活动的实践探索》和中央教科所《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案例研究》等两个国家级课题,为深入开展科技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设立了科技教育专项基金。学校不断地充实科学老师,定期安排每个科技老师外出培训,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济南、西安、南京、苏州等城市。我们保证科技老师的收入不低于主科教师,成绩显著的还安排外出疗养。我们依托“青少年科学院”,每学年评选“小院士”、“小博士”,用专门的橱窗进行宣传表彰,营造出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学生。
  多元活动凸显智慧
  科技教育,活动是基础。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展各类科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并努力使学校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技月,让学生体验身边的科学。举办科技周是学校打造创新型校园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竞赛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身边的科学,激发科技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比如,2010年科技周的主题为:环保、节能、创新。科技周期间举行了“废旧物品创意大赛”、“太阳能车创意大赛”、“科学探究体验”等系列活动。
  科技展览,学生与科技零距离。几年来,学校依托“青少年科学院”,同时充分利用校报校刊、板报橱窗,定期选编科普材料、科技信息和科技新发现、新成果,定期展出历届科技成果和各类参赛获奖作品,介绍青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小博士评选情况,积极营造科技氛围,让科技走近学生。
  科技制作,动手参与更重要。科技制作是利用纸、木、塑料、贝壳、易拉罐等随处可见的废弃材料,制作各种造型的一种科技活动。学生利用废弃材料搭建起了奥运“鸟巢”、“水立方”、“太阳能多功能活动房”等创意项目。这种活动对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科技竞赛,奇思妙想的大比拼。学校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中学生科技奥林匹克现场竞技比赛”。 竞技比赛项目有“鸡蛋撞地球”、“纸桥承重”、“势能小车创意活动”、“太阳能绿色创意活动”、“火箭车创意设计”、“陆地机器人创意设计”等精彩项目。独特的参赛项目吸引着广大学生的目光,同学们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各种奇思妙想喷薄而出。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在现场观摩了“纸桥承重”比赛后连说了不起,对同学们的设想和创意连声称赞。
  一所学校要想形成办学特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探索,需要创新,需要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色就是创新,就是比别人早走一步,比别人多走一步,就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再走一步,而这成功离不开智慧的支撑。
  明天—我们凭什么来创建“特色学校”?
  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虞有澄[美]
  只有明确的目标才有使命感,才有行动的方向,与前进的动力。特色学校建设更要目标清晰,虽然有目标不一定就能成功,但如果连目标也没有还谈什么成功?
  “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俄])。当一个人有信念的时候,他会实现梦想;当一个团队有信念的时候它会创造奇迹。特色学校建设就是校长和他的团队的一种梦想,一种追求,要实现这个梦想,同样需要信念的支撑。这种力量来自何处?
  基石—来自校长的理念。校长的理念决定校长的行为,校长的行为决定学校的发展。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然有着鲜明的特色。所以,在由“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升级的过程中,校长理所应当成为学校的领跑者,在理念上要高瞻远瞩,要有超越常人的胆魄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脊梁—源于团队的合力。学校的“三个中心”(教科研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班主任研究中心)和“一个俱乐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俱乐部)是一个同伴互助、支持、研究的良好去处,这里既有经验丰富的成熟教师,又有充满活力与思想的青年教师,这里的团队互助研讨是有实效和富裕成果的。学校科技辅导员常建强老师更是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这给学校科技辅导员们带来惊喜,科技辅导员小组的老师们也将形成合力,站在更高的平台发展科技特色。
  力量—依托“项目”的支撑。“项目管理”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它用系统的整体的联系的观点看待每个管理任务,目前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我们认为,学校也可以将“项目管理”的思想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领域,构建一种由教育教学项目主管统揽某项工作全局、贯穿工作始终的新型管理模式—项目负责制。这儿的“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教育教学活动。项目可以根据学校工作的重点,必要时由教师自行申报,动员若干个志同道合的教师来共同完成,学校进行授权,并明确责、权、利,并在经费、培训、派车、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这种模式对项目小组负责人的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项目主管的积极性、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奇迹—凭靠不懈的坚持。有则寓言,讲的是有一匹骆驼经过努力穿越了以“死亡之海”著称的沙漠,这时一匹千里马来问它,你是凭什么技巧成功的?骆驼淡淡地说:认准方向,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就走过来了。从寓言中,我们看到,学校要想追求特色,除了信念还得有行动。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坚持是重要的法宝。很多学校都制定了方案,确定了目标,但没有成果,究其原因,开始干劲十足,气壮如牛,中期“细声细语”,后期销声匿迹。
  坚持才有奇迹。华士实验中学科技特色的蓬勃发展,即源自于学校科技教育的实力,源自于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源自于学校师生的不懈追求。从2004年至今,整整七年的历程,学校由原来的一人搞科技,到现在组建的科技辅导员团队,再到全校上下同心协力,领导师生集体重视;由原来为数不多的科技获奖、创新发明,到现在取得遍地开花,硕果累累的成绩,这与学校一贯以来的坚持不懈是密不可分的。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坚持到底,必然成功。成功的教育不是一日之功,但教育的成功不可一日不用功。面对特色学校建设中的困难、风险、疲惫、阻挠,退却就是失败,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带着目的、朝向目标的坚持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之所在。创建特色学校,在目标明确,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只要我们能永不气馁地坚持下去,我们的学生肯定是能够不断进步,我们的学校也肯定能够不断获得发展。“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法])。在特色学校建设这条路上,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而我们毫无疑问会坚持下去!
  尾声:
  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是一种超越。这种超越就是要回到教育的本身:“使学校教育能够促进每一个孩子获得应有的尊严、个性和智慧,从而获得幸福的人生,这是良好教育的应有之义。我以为,学校教育就应如此,而名校应做得更好。”(摘自彭刚《名校的存在和超越》)
  参考文献
  [1] 郭继东.学校创建特色研究中概念界定的再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0,11(11)
  [2]吕同舟.机遇与挑战—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看中小学科学教育[J].中国科技教育,2012,3(3)
  [3] 万玮.教师的使命,班主任兵法[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 彭刚.名校的存在和超越[J].江苏教育,2010,8(8)
  [5] 秦旭芳、庞丽娟.“做中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11)
  (作者系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校长)来源:创新时代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