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法拉第 (十二) |
发布于:2014/07/13 |
电的同一性研究直接导致法拉第发现了电解定律。 今天我们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则由原子组成 (也有 一些单原子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原子是由带正电 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间之所以能够化合,就是靠着电的引 力。以上的结论,现在听起来很简单,但却是几代科学家(法拉第就是其中 的一员)耗尽心血,研究、实验、探索,最终才认识到的。 19世纪初,人类对电的研究还很粗浅,对于物质结构与电的关系,更是 茫然无知。电是什么?物质是什么?电、物质结构与化学变化之间又有何关 系?对于这些问题,各国科学家争论不休。有人认为,电就是一种微粒,构 成了物质;有人认为,电是物质微粒的一种振动,就像热那样;有人则提出: 电是流体。德国科学家格罗图斯提出一种假说,认为产生伏打电的伏打电池 实际上是块电磁铁。戴维则主张,电是与分子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安培提出 有分子电流存在,并用分子电流来解释了磁铁的磁性,但认为分子电流的电 量是“组成分子的原子分解以后的产物”。德拉里弗却又主张:电和物质是 两种不同的东西,是可以各自独立存在的…… 电、分子、化学变化的内部机制,这些都是微观现象,是无法直接观察 到的,要从人们能够观察的宏观现象去推断微观的结构,是相当困难的事, 难免会出现种种混乱与错误。 1832年,法拉第开始从事电化学研究的时候,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各种理 论纠缠在一起、难以分辨真理与谬误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法拉第首先了 解各种意见,进行鉴别比较。对每家的理论学说,分别实验,检验其正确与 否和实用价值。对于自己的种种设想,法拉第也是用实验来验证。 走过了许多的弯路、碰了一次又一次的钉子后,法拉第最后终于找到了 研究电化学规律的办法——称量出电极上析出的物质重量,把它与流过电极 的电量进行比较。于是,法拉第试图发明一种能够测量“电”量的大小的仪 器,以确定各种电之间量的关系。但用什么方法来制造这样一种仪器呢? 才思敏捷的法拉第想到了电解方法。电解现象早已发现了,并已被科学 家们用来获取或提炼某些化学元素。法拉第想:电解时分离出来的物质的量 一定是与通电量的多少有关,比如水电解时产生了氢和氧两种气体,那么能 否根据电解时从电极上逸出的气体量的多少,来计算出通过水的电量呢?想 到这些,法拉第又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经过大量实验证实了他的想法:电解时分离出来的物质数量与通电量两 者之间存在着严格的量的关系。于是,电量计创制出来了。同时,一个远比电量计更为重要的规律也随之问世了,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电解定律”。 电解定律是法拉第在研究与发明电量计过程中的意外收获,也可以说是 电量计的副产品,但其重要性却是电量计的千百倍。这如同一个进行潜水锻 炼的爱好者,在进行锻炼,达到了强健体魄目的同时,在水中发现了古代装 满贵重物品的沉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