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三个红利”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
发布于:2014/03/23 |
去年底,马云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2013年度人物。《金融时报》如此描述马云:与同时代复制成熟商业模式的创业者相比,马云是一位真正的创新者。如今阿里巴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亚马逊和eBay的总和,而马云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化身,体现了中国互联网的全部潜力和矛盾。 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长壮大充分体现了制度、技术、人力资本共同作用所释放出的巨大威力。马云并非“技术控”,他的过人之处在于把技术、资本和商业模式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搭建了一个独具创新生态的平台。而这个新的商业模式对于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这也使得我们要对新兴产业发展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 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强调,用改革红利、人才红利、创新红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经济增长不仅仅体现为GDP的数量增长,增长的质量更为重要。能够体现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果一个经济体增长的同时也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那就是健康、可持续的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效率的改善,往往要通过新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即改革红利;二是技术进步,即创新红利;此外经济学研究证实了人力资本质量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人才红利。因此,释放改革、创新、人才“三个红利”,最终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一种“有质量增长”理念的体现。 制度、技术和人力资本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只不过现阶段这三种要素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最初的改革是以“渐进、增量改革”的方式逐步搭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而如今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六十条的出台,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啃“硬骨头”,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随着中国技术、经济追赶的步伐不断加快,与世界技术前沿愈来愈接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规模庞大的低成本劳动力曾经支撑了中国产业规模壮大,并融入到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而“人口红利”的逐步减少和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进入到中高速的“换挡期”,“引擎”也要更新换代,释放“三个红利”就是要换新的“引擎”,而新“引擎”作用的集中体现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释放“三个红利”的视角来看,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还要破解若干重要问题。 首先,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是高风险的,要让更多企业家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必须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行业垄断,让那些知识、技术密集的产业成为能赚钱的行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我要创新”的正确导向。 其次,发挥政府“推手”作用和放手让市场“说话”必须有机结合,除基础性、前沿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外,政府在产业技术研发中扮演多种角色。从供给方的角度,设定技术进步标准,提供产品补贴,由企业来选择研发路线,推出符合政府产业导向的技术和产品;从需求者的角度,通过首购、订购来培育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对于某些关键技术和产业,还可用国家意志来推动产业技术方向。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需要相互协调配合,而这“两只手”的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将取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机制的完善。 第三,中国科技创新已进入一个跟踪、并行、领跑三者兼有的新阶段,创新理念和路径也必须随之调整。英国智库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将中国创新的这个阶段称之为“吸收发展期”,研发和创新所需要的条件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日益丰富、专业化的研发协作网络,可以保证新的创意能够被有效吸收和利用。尽管在原始创新方面还比较薄弱,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的重大机遇。同时也要看到,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创新,体现“快速跟进和吸收能力”的“二次创新”,是我们现阶段的最大优势。要利用好这个创新优势并将之转化为产业的竞争优势。 第四,与新的人力资源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方向需要进行调整。以规模庞大的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低成本、高素质劳动力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从传统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重要基础。让这些人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大力发展能够把知识、技术和劳动要素有机结合的产业,如研发外包、软件外包、医药外包,以及创意设计、品牌开发、市场营销、知识产权服务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物流、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也要利用好我国传统和新兴的两种低成本劳动力兼有的优势。 第五,先行先试,让一部分地区先创新起来。知识和信息的分散性是市场经济体系的显著特征,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实践经验。顶层设计要解决的是发展理念、思路和方向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具体的创新实践还要由各类创新主体和不同区域来进行。要以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走在创新前列的地区为突破口,在创新资源配置、创新政策措施、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创新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敢于突破。 在一个创新日益全球化的时代,人才、技术、资本流动越来越快,创新要素和资源更多地集聚在具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释放“三个红利”的过程也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过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进高收入国家和创新型国家行列,制度、技术和人才缺一不可。如果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成功实现了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将极其深远。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作者:柯立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