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波施 (八)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波施 (八) 发布于:2014/03/12
    在波施和他的同事们正忙于建造氰氨化物工厂的时候,欧洲的一批科学 家却在探索使氮和氢直接化合成氨的条件。其中有奥斯特瓦尔德教授的学生 瓦尔特·能斯特(德国化学家)、卡尔斯鲁厄的弗茨·哈伯。哈伯是德国著 名的物理化学家和化工专家,卡尔斯鲁厄高等工业学校的教授,他和波施一 起对于氮和氢直接合成为氨进行了研究。虽然这个过程最先是由能斯特提出 的,但是哈伯等人的研究成果被巴登公司利用,并在路易港实现了合成氮的 工业化生产。1911年哈伯担任柏林——达列姆化学物理和电化研究所(现称 哈伯研究所)的所长。哈伯从事的研究工作有以下几方面:化学平衡、硝基 苯的电解还原、电弧放电合成氧化氮。
      哈伯在电化学领域进行过许多研究。此外,他多年致力于探讨从海水中 提取黄金的各种方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伯领导了德国军队的化学兵 后勤部门,同时也是采用BB作战的组织者。他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尽“自己 报效祖国的天职”。1933年,哈伯迁住瑞士侨居,一年后于瑞士的巴塞尔病 故。其本人在1918年因在“以元素合成氨”方法所做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
      哈伯对于发生在氮和氨之间的平衡反应做了详尽的研究之后得出结论: 氨的人工合成可以在1000℃以下进行。但是,直到瓦尔特·能斯特提出合成 氨反应须在高压下进行的建议之后,波施的研究工作才取得了成果。
      哈伯认为,合成反应的压力必须提高到200个大气压,装催化剂用的管 子应当加厚。如果此法可行的话,那么,不论催化剂的价钱多么贵,在经济 上也是合算的。
      哈伯制备合成氨催化剂用的金属,都是由柏林电灯泡工厂提供的。在试 用过的各种金属中,以粉末状金属锇的催化效果最好。在压力为200大气压, 温度为600℃的条件下,达到氨气浓度为6%的产率。这在当时已被认为是很 成功的了。
      哈伯把他取得的成果介绍给他在卡尔斯鲁厄的同行、巴登苯胺纯碱公司 的顾问卡尔·恩格勒教授,并建议恩格勒立刻向路易港的工厂发出生产倡议。 恩格勒教授向经理管委会建议对此进行研究,因为他认为这个方法是完全靠 得住的。
      公司经理布隆克的写字台上放着两封信。信的内容他已背得烂熟。200 个大气压!在工厂生产的条件下,要达到这么高的压力,这怎么可能呢?太 没道理啦!各个车间倒是都安装着高压釜,不过釜内的压力最高也只有5个 大气压,而且还发生过好几次爆炸事故呢。更何况制造这种设备的材料也都 经受不住指定的各项条件。
      冒这个险值得吗?需要跟专家们好好商量一下。
      波施走进经理办公室,站在一旁等候着。布隆克举手示意请他坐下。
      “哈伯教授提出一种合成氨的生产方法,需要在200个大气压下进行。”
      “温度呢?”
     “600度。”
      “这可是红热温度呀!这样的温度恐怕连最坚固的钢材也承受不住。”
      “可是他们就有这样的设备,可以实现上述过程。而且恩格勒教授本人亲眼看见过呢。”       “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设备,”波施以坚定的语调说道,“实际上很有 可能这样做并非得不偿失。”       “我们在建造氰氨化物工厂上本来就已经花了不少钱啦。”
      波施扬起了头,他从来没有因为白白造成浪费而被任何人指责过。
      布隆克安详地微笑着,“我说这些话,绝对没有指责您的意思,波施博 士。对于您的才能,我一直给予高度的评价,这一点您是清楚的。但是,自 从建造氰氨化物工厂失败之后,经理管委会不打算在筹建氨的生产方面再做 任何新的摸索了。因此,这一次,恐怕经理管委会不会拨给您经费供您研究 了。明天我们就要到卡尔斯鲁厄去。和我们一道前往的还有贝恩森博士。”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