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竺可桢 (五)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竺可桢 (五) 发布于:2013/12/14
    五、颠沛西迁

芦沟桥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当时浙大和全国许多大学一亲,抗日情绪高涨,开展了许多抗日活动。对这些活动,竺可桢和夫人张侠魂都积极参加或给予鼓励,学生自治会发起给前方将士捐献棉背心的活动,竺可桢就命拨出两间房子作缝制场所,带头捐钱供制作费用。并常和夫人到缝制场鼓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后来学生会又发起捐献活动,竺可桢夫妇首先捐献了他们的结婚戒指。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飞机频繁轰炸南京—上海—杭州铁路沿线。这不仅给这一带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引起人们的恐惧不安,扰乱了工作和生活秩序。竺可桢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浙大迁到僻静安全的地带。

竺可桢将一年级迁往天目山里的禅源寺,把附设高工和高农搬至萧山县的湘 湖,11 月中旬又把二、三、四年级迁到建德。

浙大迁往建德后,战局形势急剧变化,1937 年 11 月 5 日,日军在浙江、 江苏交界处的金山卫登陆。国民党军队迅速全线撤离,9 日上海陷落。中央 政府迁往重庆、武汉。在经费来源断绝的情况下,竺可桢忍痛遣散附设的高 工高农两部分师生。而临敌军步步逼近的境况,竺可桢考虑再次西迁。竺可 桢听说江西泰和有办学的条件,他就亲自去察看。12 月中旬,竺可桢自泰和 返建德,当时南京已陷落,杭州处于危急之中,他立即布置迁校。
竺可桢计划的迁校路线是从建德乘船到兰溪,改乘火车到樟树,然后换船南行到吉安或泰和。但战时客车停运,不得已,竺可桢只好命令改变路线,坐船上溯常山,从那里乘汽车到玉山,再乘火车。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安危,

竺可桢克服了重重困难,日夜操劳,深得众人的爱戴和尊敬。 几经波折,浙大终于在 1938 年 2 月迁至泰和。浙大师生经过了共同的患难,更加齐心协力,专心致志于教学。当时教育部派人在全国巡察,结果认为浙大是所有大学中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坚持得最好的一所。
竺可桢还为当地兴办一些公益事业。浙大校址坐落在赣江边,几乎年年遭水灾。竺可桢与有关方面商量后由地方出钱,由浙大负责技术工作,修筑 了一条长 15 里的防洪堤。竺可桢还提议招募难民垦荒种地,兴办了沙村垦殖 场。竺可桢看到当地小学师资缺乏,就建议浙大和地方合办一个学校,取名 澄江学校。

暑假来临,竺可桢领导学生组织慰劳队去抗战前线慰问,捐款购买医药 用品送往前方。6 月 30 日一早,竺可桢随慰劳队出发,侠魂夫人为他整好行 装,送到车站,目送他远去。
竺可桢由长沙换火车直奔武汉。教育部在战时迁至武汉,部里要求竺可桢增设浙大师范学院,竺可桢表示尽力而为。谈到迁移,竺可桢说:“假若现在不迁移,则永不能移动。不要临时抱佛脚,请授权浙大自己视情况决定。”
航空委员会朱国华来见竺可桢,说湖口确已失陷。如此看来,浙大西迁势在必行,而且必须立刻着手。竺可桢离开武汉前,陈立夫同意浙大西迁,并说:“希望能迁到贵州。”

竺可桢感到事不宜迟,立刻着手迁校的准备工作,正为校址费脑筋之时,却收到家中来电,要他火速回泰和。竺可桢匆忙赶回家,在黄昏落日里迎他归家的是竺梅、竺安、竺宁三个孩子。竺梅安慰心急如焚的父亲:“爸爸,妈妈的病好点了。”竺可桢心情沉重,发觉身边还缺衡儿,竺梅不敢隐瞒,泪水汪出来:“衡儿没得了!”竺可桢一时心痛如绞。回到家中,只见侠魂躺在床上,形容憔悴,唏嘘不能言语了。见她双唇蠕动,竺可桢贴近她,听她说:“我怕这辈子再也不能相见……”竺可桢握住她的手,守在她床前,等她安睡了,又向医生询问病情。在侠魂夫人病床前,竺可桢百般劝慰,精 心照料。1938 年 8 月 3 日 11 时,张侠魂与世长辞。竺可桢一时感到生活失 去了重心。他将侠魂喜爱的手表和自来水笔放入棺木中让她带去。9 月 15 日葬张侠魂、竺衡于玉华山之阳,地名松山。17 日,竺可桢领了梅儿和彬彬到 松山张侠魂和衡儿坟前与之告别。浙大再次西迁上路。

西迁路上,竺可桢夜听秋雨潇潇,辗转难眠,忆起侠魂,悄然泪下,作了两首悼亡诗用以寄情:

生别可哀死更哀,何堪凤去只留台;

西风萧瑟湘江渡,昔日双飞今独来

结发相从二十年,澄江话别意缠绵;

岂知一病竟难起,客舍梦回又泣然。 浙大的繁忙公务冲淡了竺可桢的丧妻之痛。11 月 1 日,浙江大学在宜山标营厅举行开学典礼,竺可桢对师生发表了《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演讲,他推崇“知行合一”。并提出以“求是”二字为浙大校训。后来竺可桢又请马一浮作《浙江大学校歌》,全文如下: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形下谓器。礼

主分别,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无曰逐真。靡革匪因,靡因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嗟尔髦士,尚有其闻。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浙大在宜山时期,学生为抗战举行义卖募捐,竺可桢捐出侠魂生前的 12件物品。自侠魂辞世后,竺可桢省吃俭用,积攒了 1000 元,他想把这笔钱捐 给浙大,设立侠魂纪念奖学金,以周济二、三、四年级女生中家境贫寒而成 绩优良者。此事完成后,竺可桢深感宽慰。

迫于时局,宜山也不能久住。在敌军的轰炸中,浙大损失重大。浙大必须再一次西迁。教育部允许浙大迁往贵州。

竺可桢肩负浙大与气象所两副担子,拖着几个孩子,生活艰苦。朋友都劝他与陈汲赶紧把婚事办了,家里好有个照应。竺可桢觉得此事不能太仓促。

他决定去嘉定与陈汲长谈,二人同游峨眉山,在千佛顶,二人定下了终身相许的情缘。

11 月 24 日南宁失陷,宜山震动,浙大被迫西迁。浙大师生员工及眷属 在西迁中,流离四散,忍饥挨饿,处境艰难。竺可桢四处奔走,争取经费, 为迁校操心劳力,历尽磨难,终于到达贵州。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