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花机 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动摇多容,俯仰生姿。 ——王逸《机妇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学会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羽兽毛,通过搓、绩、编、织等方法,制成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摸索、改进,人们逐渐发明了一系列纺织工具,借助机械进行纺织,从而大大提高了纺织效率。在这一系列的纺织工具中,提花机的发明最有代表性,可说代表了古代纺织技术的最高成就。 我们知道,一般的纺织品大都是平纹织物,其上各处都一样。这种织品,用一般的织机就可以了。可是如果要在织品上织出花纹或其他图案,普通的织机就不能胜任了,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复杂得多的织机——提花机。 据考古证实,从河南安阳殷墟墓葬铜器上保留的丝织物痕迹来看,不仅有平纹组织的绢,还有提花的菱纹绮。这说明,我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提花机。到了周代,出土的织物中出现了多花色的锦。而到了汉代,我国劳动人民已能织各种复杂图案的锦了,如鸟兽类。 提花的工艺源于原始腰机挑花,这种工艺在西汉时就广泛应用于斜织机和水平织机上。原始的腰机、斜织机及水平织机织制的是没有花纹的平纹织物。为了使织物更好看,古人常用挑花杆在其上挑织图案。挑花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挑一纬线织一纬织;二是挑一个循环纬线织一个循环,这两种方法虽然应用较普遍,但效率很低。 为此,聪明的古人想到两个改进的妙法,一是用综线来代替挑花杆,发明了多综多蹑式提花机;二是仍然保持挑花杆挑纬线的规律不变,但能使它有规律反复地传递给经丝,这就是花本式提花机,又称花楼或束综提花机。《西京杂记》曾记载:巨鹿人陈宝光妻善织散花绫,她的织机上用一百二十个蹑。可以想象,纵使陈宝光的妻子再手巧,这么多综蹑在织造时要理清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到了三国时期,马均改六十综蹑为十二综蹑,采用束综提花的方法,既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效率。 花本式花机是我国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织造时上下两人配合,一人为挽花工,坐在三尺高的花楼上挽花提综,一人踏杆引纬织造。东汉王逸《机妇赋》中,用“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动摇多容,俯仰生姿”来形容织工和提花工合作操纵提花机的场面。 束综提花机以织物组织适应性广、花幅大小随机可变等优越性能,编织出一批批优秀的丝织品,而丝织品种的不断更新,也促进了提花机的完善。唐朝以后,束综提花机大为普及。经过几代的改进提高,已经逐渐完整和定型。在宋代楼璹的《耕织图》上就绘有一部大型提花机。这部提花机有双经轴和十片综,上有挽花工,下有织花工,她们相互呼应,正在织造结构复杂的花纹。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在当时堪称世界第一。到了明代,提花机已极其完善,这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可得到印证。 至于欧洲使用提花机的时间,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的提花机是由中国传过去的,其使用时间要比中国晚四百年。1801年,法国人贾卡(Jacquard)在中国束综提花机的基础上发明了新一代提花机,用穿孔纹版代替花版,从而使丝织提花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目前,随着电脑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花机也逐步走向电脑自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