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造假并非中国特色,19世纪以前科学家很少,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有献身精神,都有强烈的科学兴趣,对他们来说,科学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所以很少出现弄虚作假的。但是到了20世纪,科学已经变成了一种职业,甚至成了谋生手段,没有献身精神、没有兴趣的人也来凑热闹,可脑中空空怎么办?造假。 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容时大声疾呼:“科学造假要不得,真正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面对现在科学界、学术界存在的三类造假,程院士勇揭其虚伪面具。
第一类 自我剽窃
“这是科学造假中最常见,也是最不易引起重视的一种现象,进行自我剽窃的这些人也搞研究,也出成果。但是,他们一旦有论文在某个刊物发表,他们就不思进取,不继续搞研究以进一步获得成果。而是把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章拿过来换个题目,或者大部分原封不动地套用。有的呢,就一稿多投,把一个研究成果当成几个用。”程院士缓了一口气,又说道,“或许也有体制的原因,但现在我们国家很多人都不把这当回事,但在国外,是绝对不允许的。”
已经有些怒容的程院士可能感觉气氛有些严肃了,他又打趣地说道:“不过以后应该好办多了,前一段时间《科学时报》报道:针对这种现象,国外已经发明了一种软件,专门用来对付‘自我剽窃,让自我剽窃全都现形”。
第二类 抄 袭
对于抄袭,程院士谈道:“这一点更加严重,因为抄袭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抄袭,还包括思想的抄袭,这无疑是在偷食别人的劳动成果。现在没有合理的预防措施,导致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国家举不胜举,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泛滥!”
国外的一流大学,比如哈佛、耶鲁、斯坦福、剑桥,每个学校都有防止科学造假守则,让中国人看来,那简直是太繁琐了,每一步每一条都写得非常周密,但却非常有可操作性。
为什么我们一向对版权或抄袭这些问题不重视?“恐怕也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我们从小是在一种总是在引用别人的话而不鼓励讲自己的话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习惯拿别人的思想作为自己的。”程院士谈道。
第三类 数据伪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科学作为一个尚在制定中的东西,作为一种被追求的目标,它和人类其他事业一样是受心理状态制约的,做的时候肯定是有主观性在里面的;但是作为一种现有的和完成的东西,无疑是人们所知道的最客观的、同人无关的东西。
程院士谈道,人们在进行科研的时候,虽然做不到完全客观,但是应该尽可能地客观,这里就包括对事实和数据不能伪造、不能篡改,因为这就有违科学精神,是科学造假中最严重的一种。比如在做实验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数据,人们肯定要进行筛选的,各个学科都有大家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样本如何选、哪些数据必须记,哪些数据可以忽略等等。这时候,如果有不合你的心意、不符合你的理论的数据出现,你是不是视而不见甚至故意隐瞒,或者编造出你想要的东西?你如果这样做,就是违规的,是伪造数据。 原始出处: 江苏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