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第55届德国林道诺贝尔科学奖论坛的过程中,新华社记者聆听一位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讲述他们的治学之道和成功经验。
根据兴趣选择事业———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弗兰克·维尔切克认为,人生的重要经验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尽管你可以强迫自己做好某种工作,但真正激发你的创造力的是你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因此,年轻人应该非常认真地考虑自己的事业选择,就像你有大笔钱要投资一样,一定要认真地选择投资方向。”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艾伦·马克迪尔米德认为,选择科研方向一定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只有兴趣才可以让人在科研领域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补充交叉学科知识,在不同学科的碰撞中找到突破口。 淡泊名利———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曼弗雷德·艾根说,不要把诺贝尔奖看得过重。一些没有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可以对世界形成重大影响。爱因斯坦早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就已经对社会做出重要影响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说,他获得诺贝尔奖后,他所在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也就是奖励他一个专用停车位而已。他并不认为自己获奖后比以前高明了多少。
勤奋刻苦———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说,他的经验是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比别人多做5%。这样连续做100件事情后,就会远远超过别人。维尔切克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勤奋刻苦,一定要刻苦读原始论文。他认为,尽管读教科书很重要,但教科书只是简单给出了科研的结果,而原始论文则记载了科学家的创新过程。人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创新的思路以及关于发明创造的文化。
保持活跃的思维———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科学家哈罗德·克罗托认为,保持思维活跃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与青年人打交道。他的团队中有很多年轻人,其中有两名骨干来自中国。他经常与他们聚餐,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他受到很多启发。李远哲认为,要努力避免思想僵化,要向青年人学习。
敢于思考重大问题——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认为,从哲学高度思考问题非常重要。他在论坛上对物理学的基本哲学思想还原论提出了怀疑,并认为应该在对待这个问题方面保持开放的态度。维尔切克则对中国古代哲学中“无中生有”的思想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无”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一个偶然事件就会产生“有”。他还大胆地认为,在我们所认识的宇宙之外应当存在一个总宇宙;在总宇宙的大部分,物理规律和我们的宇宙大不相同。
热爱科学———格罗斯在论坛上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物理学是否一如既往的重要?”紧接着他回答说:“是的!”他用这种方式表示了他对物理学的热爱。这个问题的一问一答激起了全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维尔切克专门委托新华社记者寄语中国青少年:“科学的未来是光明的。你们拥有很多机遇,考虑一下学习和钻研科学并使它成为你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吧,你们不会遗憾的。”
新华社记者姜岩刘向(新华社林道(德国)7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