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控制资助规模逐步提高资助强度 本报讯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下简称基金委)共资助面上项目9111项,平均资助强度比上年提高3.07万元,达到24.79万元/项。平均资助率为18.47%,比上年下降1%。”在3月15日召开的基金委五届三次全委会上,基金委主任陈宜瑜院士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自然科学基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2005年基金委共受理1400个单位各类项目申请55000余份,比上年增长22.4%。面对申请数量居高不下的压力,基金委确定了“适度控制资助规模,逐步提高资助强度”的工作方针,并通过适当控制平均资助率和提高资助强度的举措,表达了基金委的这一思路。2005年,加强对非共识创新研究的支持,资助1年期小额探索项目624项,资助金额4912万元。资助重点项目318项,平均资助强度约160.21万元/项。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紧急启动“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科学问题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为禽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继续向健康科学领域倾斜经费1亿元。
在基金委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则更为明确地提出:
尊重首创精神,鼓励自由探索。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的宽松环境,充分发挥科学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继续强化支持自由申请项目,适度扩大规模,稳步提高强度。2010年项目资助规模控制在每年10000项左右,资助强度力争比“十五”有明显增加。
注重保护非共识项目,支持探索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创新研究。“十一五”期间,将自由申请项目经费的3%—4%左右用于支持创新性较强的非共识项目研究。
充分发挥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和重要方向实现突破。
重点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已有较好基础和积累的重要研究领域或新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十一五”期间,按照“扩大资助规模,提高资助强度”的原则,安排重点项目1800项左右,平均资助强度达到200万元以上。
重大项目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目标,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重点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组织学科交叉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十一五”期间,重大项目资助规模控制在30项左右,平均资助强度达到1000万元以上。
重大研究计划按照“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凝炼科学目标,促进学科交叉,引导科学家在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长远发展的战略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十一五”期间,安排实施15个重大研究计划,每个预算额度为1亿—2亿元。
作者:记者 晏燕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200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