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民制作小发明,警灯、手摇杆动态提示 提升小学生过马路安全等级小发明让孩子主动亮“警灯”
2005年第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期间,国家相关部门通报数据:2004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小学生死亡人数4423人,平均每天就有12个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而丧生,交通事故已成为造成中小学生伤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一大连市民花费三年时间研制“小学生过马路警视标杆”,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该市民以一个老驾驶员的身份希望该装置能通过主动地以动态警示对司机做出提醒,从而为孩子安全过马路护驾。
“马路杀手”震惊大连市民
一拨书包背面的开关,一根金属杆立刻旋转升起,顶端7个小灯组合发出红、蓝闪光,其侧同时伸出一只鲜红的塑制小手,不停地左右摆动。
这是大连市民吕福兴发明的“小学生过马路警视标杆”,重7两,宽78厘米,厚30厘米,高310厘米,与市场上的大部分书包高度吻合,整个装置的31个零件全部为塑料制品。这个发明耗了他3年的时间,投入近17万元。
三年前的一天,吕福兴从《半岛晨报》上看到一组相关数据:全国中小学生一年因交通事故死亡近5万人。
“太残酷了,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因交通事故伤残的孩子。”吕福兴说,自己是被这一现实问题震惊,第一个念头就是能否发明、推广一种警示类的产品,让孩子主动引起司机注意,从而远离危险。
今年56岁的吕福兴自18岁参加工作起,就在大连某电机企业车队学习修车,之后长年担任企业的班车司机。他凭自己的驾驶经验分析,如果马路上的行人引起司机注意,一般地说,车祸的发生率就极小。
“在绝大多数机动车肇事事件中,司机要么是因为没看见行人,要么忽视与行人相撞的可能性。”吕福兴说,肇事司机可能在出事前才看到行人。因此,马路上是否出现危险,除行人自身的躲避能力之外,关键取决于司机对行人的重视程度。小学生的躲避能力本来就差,如何对司机发出提示就成为吕福兴眼中的突破点。
闪灯、摆手提高视觉警示
由于有修车经验,吕福兴对传送类的机械产品原理有一定的功底。他说,自己本来就喜欢做一些方便日常生活的小发明,但这个提升孩子过马路“安全等级”的警示装置是他最用心的作品。
“给小学生使用的产品,需要有趣味性,既实用,又不能太重。”吕福兴说,三年来自己像被“迷”住了一样,一空闲下来马上画图纸,有时吃饭、和人聊天突然有了灵感,就用手头的东西比量起来,甚至半夜经常跑到厨房,用筷子、勺子等餐具模拟实验。
一年半的时间里,吕福兴的构思逐渐成形,也推翻了无数个设计方案,甚至有的已经设计成型,由于突然发现的弊端而被废弃。比如,开始时整个装置采用罗杆传送,吕福兴把家里的铝制毛衣针弯成丝扣充当传送杆,后来发现这样产品的寿命很短,而且有噪音。几经实验后改为皮带传送。
警视标杆上,有七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小灯,总耗电量为0.5瓦,相当于一个10瓦白炽灯泡的亮度。吕福兴说,为了亮度的问题他颇费了一番心思,虽然发光二极管中一个小灯就可以达到几瓦的亮度,警示作用是有了,但是对司机的视觉可能造成光污染,为驾驶带来更大的危险。因此反复在夜间研究,最终确定了目前这个度数。
小灯闪亮的同时,吕福生在旁边设计了一只左右摇摆的小手。他说,这只小手的颜色可用桔黄、大红等亮色,在白天特别醒目。正是因为这两个动态提示在视觉上起到警示信号的作用,吕福生将该装置起名为“小学生过马路警视标杆”。
警示杆为孩子安全意识“拔高”
吕福兴说,产品于今年1月18日正式做出来,其31个模具零件全都是由他自己设计。为了节约成本,他专程跑到浙江找厂家生产。“以前只是用旧零件拼凑,没想到专门订制价格这么贵。”特吕福兴介绍,特制模具成本很高,单是金属杆、小手升降的出入口套子,就需要七八千元,在北方则在万元以上。
去年5月份,吕福兴将“小学生过马路警视标杆”向国家申请专利。他说,相关部门已经受理,今年有望拿到专利证书。
目前,吕福兴将这个装置固定在有特制口袋的书包上面。他说,这只是为了方便直观认识而采取的办法,用4个镙丝将设备固定在开关面板和书包之间。以后将可以更灵活地安装在小学生自己的书包上面。
在吕福兴的计划里,这个警示装置还可以给环卫工人、老人等交通事故多发人群配带。“目前,环卫工人单凭衣服的亮色来进行提示,这种静态的提示功能显然与动态不可同日而语。”吕福兴认为,在环卫工人的衣服、帽子上安放警示灯会起到更好的提示效果。同时,老人的拐杖也是他眼中的市场。
“其实,制作这个产品的初衷还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吕福兴说,并不是一个警示器就能完全避免孩子过马路遭遇的危险,一些孩子过马路不注意安全、打闹、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等现象还是存在的。孩子在过马路时拨一下开关,装置启动的同时,也为孩子在意识上进行提醒,这种意识的形成,将让孩子终生受益。记者苏琳 来源: 半岛晨报(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