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颗红外天文卫星“ASTRO-F”于当地时间22日凌晨从鹿儿岛县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升空,踏上了探寻宇宙起源的征程。 据介绍,这颗红外天文卫星“AS鄄TRO-F”原定于2月21日发射,后因天气原因,发射被迫推迟到22日。
“ASTRO-F”卫星长和宽约为2米,高近4米,重将近1吨。这颗红外天文卫星搭载有先进的红外望远镜、远红外测量仪等设备,能利用红外线波可穿透宇宙中尘埃等特点,从广泛的范围对整个天空进行观测。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表示,这颗卫星肩负的使命是探索星系的起源和演变,拍摄那些发出红外线的低温星球和初生的银河系图片,探测数百万目前还未知的天体。而且,这颗卫星还要观测、制作宇宙的天体数据库。
据悉,世界上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是美国、英国等国合作发射的,科学家根据它的数据绘制了首张“宇宙地图”。
对日本来说,“M-5” 火箭此次的成功发射意义不一般,因为这是日本火箭首次在一个月中连续三次发射成功。
2006年1月到2月,日本的H-2A火箭接连携带着观测卫星上天。其中,1月24日上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搭载着陆地观测技术卫星“大地”号的H-2A火箭发射升空。这一新发射的卫星是目前世界最大级别的地球观测卫星,而且技术相当先进,能对整个亚太地区进行全天候监视。
该卫星长和宽约为2米,高近4米,重约952公斤。搭载的主要仪器有液氦冷却型红外望远镜、远红外测量仪和红外相机。依靠上述仪器,“ASTRO-F”卫星每半年就可以将整个天空一览无余,也可以对特定天体进行定向观测。“ASTRO-F”的观测生涯预计约为550天。它将探索星系的起源和演变,利用红外线波可以穿透宇宙中的尘埃等特点,承担研究恒星从诞生到灭亡的全过程、寻找神秘的褐矮星和可能存在智慧生命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等任务。
任务1
探索星系起源演变
红外天文卫星的远红外观测装置将进行回溯宇宙“婴儿期”的系统探测,探索这些活跃星系的起源和演变。
任务2
关注恒星的一生
红外天文卫星将关注恒星诞生和灭亡的过程,找出其中的机制。由于可见光会被星系中的尘埃挡住,而红外线却可以穿透尘埃,因此刚诞生的恒星用红外线观测会显得非常明亮。
任务3
寻找褐矮星探索暗物质
通过这颗卫星探测低温、暗淡的天体,科学家希望能确定星系中褐矮星的质量和数量,揭开暗物质的真面目。暗物质在温度和亮度上都与一般恒星相差甚远,难以观察,却构成了宇宙90%以上的质量,寻找暗物质是当代天体物理学的重大课题之一。
任务4
搜索太阳系外行星系
红外天文卫星可以探测到1000光年外的原始行星系圆盘的放射,观测行星系从圆盘中诞生的过程。太阳系外究竟是否存在有生命活动的行星系?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任务5
发现新彗星
红外天文卫星或许能发现许多新彗星。它通过观测彗星本身放射的红外线,有望新发现50多颗彗星。
美英等国合作于1983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IRAS”,科学家根据它的数据绘制了首张“宇宙地图”。 原始出处: 新京报 作者:钱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