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同志,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王选出生于1937年,是江苏无锡人。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他也因此获得了“当代毕昇”的美誉。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惟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北京青年报)
他“解放”了排字工人
----记"当代毕昇"、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
■家学渊源满门才俊
翻开王选的家庭履历,不得不让人为这个家庭的家学渊源及满门才俊惊叹。
王选的曾祖父是同治进士,现在北京国子监石碑上还刻有他的名字,他的外祖父是中国第一代留学日本的学生,回国后在清朝学堂任理工科教员。王选1937年生于上海,父亲王守其毕业于南洋大学(即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铁路管理专业;母亲周邈清,毕业于北京贝满中学,参加过五四运动,是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开明女性。王选有9个哥哥姐姐,他们也都声名显著成就斐然。王选的大姐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一名医术精湛的老专家,他的大哥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作为煤炭系统的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的二哥二姐是上海复旦大学谢希德教授的得意弟子、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洋小小模范生
父亲小时候数理化学得不扎实,见王选小学数学成绩不突出,就对儿子特别抓紧。但后来,王选对国文产生了很大兴趣,父亲对此也不干涉,任他看四大名著和各种课外书籍。当王选回忆这段往事时曾说:“语文、历史等文科知识对我后来的科研与教学大有好处,所以我们提倡理工科学生要增加人文科学知识,而文科学生也应具有更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1947年,王选10岁时在南洋模范学校得奖,当时在评选获奖人员时,有好几个同学得到提名,而获奖名额只有一个,老师说要品德好,还要成绩好。在同学中他是最谦让礼貌的人,因此人缘极好,大家一致投票评上了他。这次评奖使他认识到做个好人的重要,并终身朝这方面努力着。
■毅然选择计算数学
考上了北大数学系后,在大学三年级时,王选面临学科选择。他查资料,看到钱学森一篇访苏文章,文章谈到苏联将计算机应用于航天工业上,同时中科院数学所胡世华教授谈数理逻辑时讲到计算机的神奇威力,谈到它的前景时说计算机以后甚至会控制整个世界。这使王选神往好奇。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会起更大的作用,因此,他毅然选择了计算数学。
1961年,王选开始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相结合研究,1974年,他终于开始用现代技术对我国传统的印刷业进行彻底改造。
■“748”30年改变历史
王选在接受一家计算机专业报纸采访时,曾经抚今追昔,如数家珍地介绍他参与主持的“748”工程的发展历程。
1974年8月,原国家计委批准“748”工程立项,启动精密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汉字情报检索系统、和汉字通信系统三个子项目的研制工作。
1976年8月,北京大学王选教授做出越过当时国际流行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上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决策。
1980年7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第一本汉字图书的样书———《伍豪之剑》,方毅副总理欣然题词:“这是可喜的成就,印刷术从火与铅的时代过渡到了计算机与激光的时代。”
1981年7月,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原理性样机”(即华光I型机)通过国家鉴定。
1985年5月,华光Ⅱ型系统通过国家鉴定,在新华社投入运行,每日排印《新华社新闻稿》,后被评为198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1987年,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经济日报》印刷厂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采用计算机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
1988年,华光IV型投入批量生产,由于采用了两块专用的超大规模集成芯片,性能比华光III型优越得多。
1992年1月,《澳门日报》采用彩色出版系统,成为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彩色图片与中文合一处理和输出的中文彩色报纸。
1994年,《深圳晚报》首家采用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了国内报业“告别纸和笔”的技术革新。
1997年,我国研制的日文出版系统出口日本,“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出口和销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产品品牌的高科技应用软件”。
2000年,推出基于Internet的全数字化报业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及电子图书出版系统(e-Book)、印前领域全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等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
■要改变“不如外国人”心理
2005年,王选出席由方正主办的2005年第三届中国eBook产业年会时说,“中国人不相信自己是我伤心的。”他在1993年、1994年接受采访时,被记者问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搞激光照排过程里,你最苦恼的是什么问题?”王选说,他最苦恼的就是中国人不相信自己的产品能够超过外国人,不相信淘汰铅字是由中国人来完成。”当时有些事情给他的刺激非常大。
1984年年底,在一个“论证中国的照排是否需要引进”的中国专家论证会上,除了新华社的一位技术人员以外,所有的专家都赞成必须引进。就连一贯相当支持王选他们的电子工业部资深专家也说北大的系统是落后的,要引进国外的来促进自己的发展,王选说这令他伤心。
1985年7月,王选访问做激光照排的美国HTS公司,早上跟HTS公司总裁见面时,他才从北京飞回来,跟中央的一个大报签了430万美元的合同,而方正的系统只是220万人民币,这位总裁春风得意,让王选心里非常难受。后来,王选向国家经委汇报时说,“三年五年之内,我们把国外所有的厂商全部赶出中国。”后来方正公司在激光照排的成功证明了王选并非口出狂言。在与国外起步差别不大的新领域,王选认为中国完全有可能领先。例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芯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三网合一等等都是利用了这些新兴产业,王选说,我们完全有可能,也要有这个雄心壮志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跑到前头去。
(广州日报)
悼念王选
■北大:设立网上悼念馆
王选院士去世后,北大新闻网开设王选院士网上悼念馆,深切悼念这位无私高尚的科学家。记者昨天在刚刚开通的悼念馆里看到,许多学生、北大方正的员工、甚至是前来网上浏览的“路人”“游客”都留下了感人的悼词,网站开通仅有数小时,就有4000多人次访问量,收到了200多篇评论和留言。
一位名为“从前的邻家小孩”的“游客”在悼念馆里写到,“王伯伯,三十年前和您同住在北大佟府的一个小院儿里,门挨门。那时我很小,常常到您那只有11平方米的小屋去玩儿,缠着您“变魔术”给我看,缠着您要糖吃,每次您总是笑着满足我的要求,那是我童年时很深刻的一段记忆。没想到突然间您就离我们而去了,还不到70岁。回想到往事历历在目,心痛不已,您一路走好。”
一位名叫“方正智绘”的网友则深情地写到,“惊闻王老师仙逝噩耗,昔日笑容和往事历历在目,一位少有卓越、开放、无私、高尚的科学家、企业家、长者和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愿王老师的精神永存。”
■新华社印刷厂:他“解放”了排字工人
和王选教授一起共事过五年、见证了中国印刷技术变革历程的新华社印刷厂照排车间主任康保善介绍,在使用铅字排版技术的那会,新华社印刷厂有很大一块地方用来放置铅字。“这些铅字是用铅水浇筑而成的,排字工人接到排字任务后就要根据文章挨个挑选铅字,所以出版一张报纸的工作量很大,更不用说几十万字的书籍了。”康保善说。
据了解,使用铅字排版的新华社印刷厂当时只承担着两三份报纸和几份杂志的印刷工作,排字车间有100多人,每天总共最多排版100来万字,平均下来一人排版1万字左右。而现在新华社印刷厂担负着30多份报纸和数份杂志的照排印刷,20多分钟就可以排一版报纸,这是过去使用铅字排版技术需要两三个小时以上才能够做到的。可以说,是王选带领科研人员“解放”了排字工人。
■老校友忆王选:他一直谦虚、节俭
“王选走了?我几个月前还见过他,当时看上去身体不错呢。”北大电子系教授金东瀚昨天听到王选病逝的消息后,大吃一惊。
两位老人不仅是大学同级的校友,而且金东翰的妻子和王选妻子是师生关系,来往较密切。
在金东翰的印象里,王选虽然名气和财富都超过常人,但一直是个特别节俭,特别谦虚的人。他举例说:1997、1998年时,王选完全可以住进新建的140多平方米的教授楼,但他一直都没住,表示对现有的住房条件已经很满足了,依然和妻子住在80多平方米的老楼里。王选是方正集团的领导,集团也很早就给他配了车,但是他一直是骑自行车上班。王选的衣着总是很普通,平时见了同事、同学和朋友没有一点架子,总是热情地打招呼。
“他的身体状况一直都不太好,”金教授表示,年轻时的王选非常聪明能干,但脸老是白白的,瘦瘦的,身体状况让人不放心。
■北大方正:方正永远的精神领袖
王选的去世对于方正集团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昨晚8时40分,王选一手创办的方正集团向员工发出“光大王选的自主创新精神”的号召,称王选为“方正永远的精神领袖”。
方正集团表示,王选是中国高科技企业一面旗帜的方正集团的奠基人与贡献者,没有王选及其激光照排技术就没有方正集团,更没有方正集团的今天。
至今,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而且,方正的日文照排技术已占据日本报刊1/3市场,真正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际化。从1988年后,王选一直是方正集团的主要决策者与领导者,直到他担任国家领导人之后,才主动辞去方正集团领导岗位。
■王选逸事:老院士打假
2005年6月14日,王选在北京一家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称,河南大学退休老教授因发明形音码,喜获“第六届国家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及“第六届国家专利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大奖。王选顿感蹊跷,国家从未设过这两个奖项,此奖何来?他将此事告知了《科学时报》,随后该报的记者进行了全面调查,最终揭穿了一个武汉骗子公司假冒国家奖励办名义,伪造国徽公章、呈报国务院红头文件以及国家科技奖获奖证书的骗局。去年7月14日,王选又写信给《科技日报》,信中说,一篇失实的报道是坏事,但通过这件事揭穿了一个诈骗案件,并以此为教育,改造了社会风气,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京华时报)